孕期營養該吃什麼好?

您正在:
< 返回

文/婦產部產科主任 沈靜茹 醫師

「醫師,我懷孕了,要吃什麼小朋友才會比較健康?」、「醫師,我婆婆每天都要我吃補品,說是要養胎,真的要這樣吃嗎?」、「醫師,要怎樣吃懷孕的時候才不會胖太多?」。在產科門診,這樣的問題每天都有人提出,懷孕的準媽媽一方面要顧及胎兒的健康,又不希望自已體重暴增太多,常常為了「怎麼吃」、「吃什麼」傷透腦筋,以下是針對孕產婦的特殊營養建議:

1、懷孕的體重增加:

根據孕婦產前的BMI值,來建議懷孕時該增加的體重,一般而言,產前低BMI、體重較輕的媽咪,在懷孕時就會建議增加較多的體重,反之,若產前就過重的媽咪,懷孕期間就更需要做好體重控制,增加較少的體重。媽媽產前的體重和懷孕的預後有絕對的關係,體重過重的媽咪在懷孕期間得到妊娠糖尿病、高血壓、靜脈栓塞、睡眠呼吸中止等的機會較高,且胎兒有體重過重、肩難產、早產的機會也會增加。而產前體重過輕的媽咪,胎兒會有較高的機會產生子宮內生長遲滯及胎死腹中。以下是對於孕婦在孕期中體重控制的建議。

孕婦依體重分類

孕婦依體重分類 建議增加的體重
分類 BMI Kg
<19.8 12.5-18
正常 19.8-26 11.5-16
26-29 7-11.5
肥胖 >29 ≦7

2、熱量的攝取:

終其整個孕期,孕婦應該增加約80,000仟卡的熱量攝取,但絕大多數的熱量累積都在最後20週,因此懷孕前期到中期的媽咪每天的飲食攝取量大多與未懷孕時無異,而中後期(約懷孕5個月後)每天應多攝取100至300仟卡,以達到胎兒生長的需要。

3、蛋白質攝取:

根據衛生福利部對於孕婦懷孕期間的蛋白質攝取建議,懷孕初期(14週以前)每天應增加2公克的蛋白質攝取,懷孕中期(15﹣28週)則每日增加6克,懷孕後期(29週後)則每日增加12克。動物蛋白如牛奶、蛋、魚類等是不錯的蛋白來源,因為可以提供較多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但吃素的媽媽也別擔心,也可從豆類及穀類得到蛋白質的補充。

4、鈣質攝取:

懷孕期間建議的鈣質攝取約為每日1000毫克,鈣質的補充可以幫助胎兒骨骼的發育,也可以減少準媽媽腿部抽痙的機會。除了豆類及乳製品外,許多蔬菜也是「高鈣」食物,如芥藍菜、高麗菜、花椰菜、莧菜等,媽媽們也可以食用吻仔魚、小魚乾、蛤蠣等海鮮食物,補充鈣質。

5、鐵質攝取:

懷孕時因媽媽血液量增加,再加上胎兒及胎盤成長所需,鐵質的需求增加,懷孕期間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日27毫克。懷孕初期的媽媽不建議增加鐵質的攝取,因為此時胎兒對鐵質的需要並不多,過多的鐵質攝取會使得妊娠初期的孕吐情形增加,此外,鐵劑的補充建議於空腹時服用,以增加其吸收及減少腸胃的不適。

6、葉酸攝取:

葉酸缺乏已被證實和胎兒的神經管缺陷有關,因此建議有懷孕準備的婦女能每天服用400至800微克的葉酸,以減少胎兒神經管異常的風險,但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曾生產過神經管異常的胎兒或本身及配偶有神經管缺陷者,則建議採高劑量(每日4毫克)葉酸補充。

在懷孕期間吃出健康並不難,最重要的還是要飲食均衡,過與不及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有特殊需求或妊娠併發症的媽咪,也可以請教產科醫師及營養師,訂定個人化的營養建議。

江盛之 編輯

作者

江 盛之

擅長觀察生技及醫療時事,並關心國際間最新醫療科技動態與發展,運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讓讀者快速閱讀並理解。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