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 世界衛生大會

抵擋地球暖化 臺灣綠建築蔚為風潮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時曾宣布,死於直接與氣候變化有關疾病的人數每年約數萬人,且人數以倍數形式增長,換而言之,全球環境的變遷、空氣汙染、地球暖化、氣候變化的現象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也列為2019年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前十大威脅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影響健康的最大環境風險」。

打造健康城市 奠定環境永續的基礎

面對大環境的變遷,各國相繼面臨少子化、成人死亡率提升、非傳染疾病增加、高齡化社會等問題,如何奠定國家永續發展的深厚基礎,健康城市打造計畫成關鍵,臺灣擁有多樣態的環境,不同領域專家學者齊聚「2019 全球健康與永續發展論壇」,分享健康城市促成的小秘訣。

衛生保健設施的應急響應戰略

醫院準備就緒,意味醫院內部人員有效維持醫院運營的能力,並維持醫療安全的環境,充分滿足日益成長的人口,以及異常的醫療需求。在集集地震後,台灣的備災工作取得巨大進展。臺灣在法律方面,通過醫院認證程序和醫院應急與災害應對指南和行政程序的監管,政府頒布「防災和保護法」,確立政府組織的責任和作用,而醫院應急準備工作獲得改善。

台灣訂營養策略 助營養均衡達標

均衡營養的攝取以及合理的膳食模式對於人體健康的意義重大。人類的生命需要倚靠飲食才得以維持,除此之外,良好的智力、學習能力、體力、免疫力、生殖能力、生長發育等,都與營養飲食有極大的關聯。但是全球營養不均的問題嚴重,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已經成為許多急慢性疾病蔓延的因素之一。為了改善國人的營養健康問題,政府在營養政策面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基礎照顧臺灣這麼做 整合科創造新價值

醫院傳統照護模式長年以高度專科化照護為主,隨著臺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腳步超越全球,讓人不僅省思傳統醫療人力編制無法應付慢性疾病的拖累,對照同樣超高齡化的國家,臺灣醫界提出一套平衡法則,針對臺灣實際醫療場域與不同區域病人的需求,「整合醫療科」正在創造臺灣醫療的新價值。

藥物短缺 台灣是解答之一!

藥物短缺(Drug shortage)不只是地區性的問題,從2001年開始,已經逐漸轉變為全球性的問題。台灣擁有高知識水平的人力、相對較低的勞動成本,以及較早進行自動化生產的現代廠房。使得即便國際藥廠出現藥品短缺的情形下,台灣都有相對較高品質的學名藥以供因應。台灣在全民健康保險的用藥數量中,本土藥廠暫總數量的75%,並且有一半以上的藥廠具有外銷的能力。顯見在全球藥品短缺的重要時刻,台灣高品質的製藥工業可以盡一份心力。

高風險孕產兒風險分級管理 守護媽媽寶寶健康(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子宮頸癌不僅是全球婦女第二常見的癌症,在台灣,子宮頸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可謂婦女健康的隱形殺手!以25-45歲年齡的婦女最為常見,死亡率的排名則為女性癌中的第四位,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4%,僅次於肺癌、肝癌以及結腸直腸癌。台灣地區於民國84年開始全面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經過二十幾年來的努力,子宮頸癌個案的比例有大幅下降的趨勢。

高風險孕產兒風險分級管理 守護媽媽寶寶健康(二)

碘是人體重要的必須營養素,是甲狀腺素的原料之一。甲狀腺素在新陳代謝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包含幫助醣類的吸收、細胞的成熟、腦神經發展、調節荷爾蒙及其他眾多生理機制,而碘對於婦女與嬰幼兒來說更是格外重要,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食鹽中添加碘以預防可能造成的碘不足之情形。

高風險孕產兒風險分級管理 守護媽媽寶寶健康(一)

台灣面臨嚴峻少子化問題,每個寶寶的到來,不論是對家庭或社會都是珍貴且重要的。而兒童的健康代表著國家社會未來的發展與競爭力,也是爸媽們所最重視的家庭核心。促進未來主人翁的健康以及存活率,不僅是國家政策須給的支援,更是爸媽們需要了解關注的。

防疫最前線 從受助到助人(三)

藉由飛沫傳染的病毒,不外乎流感、肺結核等疾病,這類型的疾病對人口稠密的台灣影響深遠。依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Taiwan CDC)統計,1947年18,533人死於肺結核、1982年89名兒童死於小兒麻痺、1998年78名兒童死於腸病毒EV71型、2003年81人死於SARS,近期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55人死於流感。上述的數據顯示,輕忽態度不足以對抗新型的傳染疾病,台灣須積極面對,讓國內醫藥知識、科研技術與國際同步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