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擋地球暖化 臺灣綠建築蔚為風潮

尚未有留言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時曾宣布,死於直接與氣候變化有關疾病的人數每年約數萬人,且人數以倍數形式增長,換而言之,全球環境的變遷、空氣汙染、地球暖化、氣候變化的現象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也列為2019年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前十大威脅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影響健康的最大環境風險」。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長期下來因為人類對環境生態造成的破壞,造成氣候變得異常、地球升溫嚴重,南北極的冰層融化越來越快造成海平面上升,大自然的反撲不僅影響許多生物的棲息環境,人類自己也得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的生活型態、居住環境都因為極端氣候而面臨各種威脅。

臺灣二氧化碳排放嚴重  居住環境面臨威脅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指出,近 50 年來的氣候暖化,主要是由於人類使用石化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CO2)等溫室氣體所產生的增溫效應。而臺灣的CO2排放量名列全球第 21 名,佔世界各國排放總量的1%(國際能源署,2003),以土地面積平均量來看,臺灣的CO2 總排放量是世界第一,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 12 噸,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門委員會,2007),目前減少CO2排放量是全球普遍共識,也是臺灣政府與民眾極度重視的環境議題。

制定法規確保永續發展  階段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於2015年7月制定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由總統令公布施行,目的是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明定我國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行政院於2018年1月核定第一期(2016-2020年)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為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排放量減少2%。

掌握國內建築四大需求  建立綠建築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

以永續為基礎、節能為指標的綠建築已成為解決地球能源危機的一大契機之一。1996年臺灣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綠建築的概念開始在臺灣展開;2000年3月環保署的「國家環境檢驗大樓」,成為國內第一棟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大樓。我國綠建築係以臺灣位於亞熱帶高溫高濕氣候特性,掌握國內建築物對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之需求,訂定我國的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並自1999年9月開始實施,為僅次於美國LEED標章制度,全世界第2個實施的系統。

為提昇國內綠建築水準,與國際綠建築接軌,由政府逐步起帶頭作用,從火車站、圖書館等公共建設著手,其中2007年臺北市北投圖書館最具代表性,它是臺灣第一座取得鑽石級綠建築環保標章圖書館,並於2012年獲國外網站Flavorwire評選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2015年獲國外旅遊網站「WHEN ON EARTH」選出全世界最酷的10大綠建築。

政府帶頭的投石效應,激發民間企業競相提升綠建築設計水準,2007年又增訂完成「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其綠建築等級由合格至最優等依序為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等五級,而該分級評估制度除與國際趨勢同步,也是提升綠建築水準的有效策略,同時我國的「綠建築」可重新定義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

政府制定綠建築評估制度  擴大評估系統範疇

此外,為擴大我國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評估範疇,2012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著手建立我國綠建築評估家族制度,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EEWH-BC)、住宿類(EEWH-RS)、廠房類(EEWH-GF)、舊建築改善類(EEWH-RN)及社區類(EEWH-EC)等5類不同建築分類之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修訂,擴大我國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評估範疇,同時配合制度之實施於2012年3月1日完成「綠建築標章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修正發布,及於2012年4月26日重新公告指定財團法人臺灣建築中心為綠建築標章評定專業機構,自2012年5月1日開始實施綠建築評估家族制度,使我國正式邁入綠建築分類評估時代。

Photo by rawpixel.com from Pexels

Nana 營養師

作者

Nana 營養師

喜歡關注營養、健康、食品、美食等相關議題,用營養師的專業角度,將艱深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與你們分享。民以「食」為天,自己的健康靠自己來守護,擁有正確的知識是重要的第一步!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