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孕產兒風險分級管理 守護媽媽寶寶健康(三)

尚未有留言

由於社會型態的改變,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比例快速增加,高齡產婦生產時比適孕年齡產婦更容易面臨到更多的懷孕風險,例如母親方面,早產流產的機會提高、發生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的機會也增加等;胎兒方面,畸胎、遺傳性基因疾病、染色體異常等機率也隨之提高。

如何守護新生兒的健康,需要從生殖期、孕產期、新生兒期至兒童期,提供連續性地全人健康照護,各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我國將新生兒的健康照護期程向前延伸至提供新婚夫妻健康諮詢及新婚健康手冊,來進行高風險孕產兒的風險分級與管理,並藉由低體重與早產兒之主動通報,提供高風險族群健康關懷及追蹤服務,持續促進並藉此提升新生兒的健康發展。

從子宮頸抹片到HPV疫苗  台政府對於婦女健康不餘遺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子宮頸癌不僅是全球婦女第二常見的癌症,在台灣,子宮頸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可謂婦女健康的隱形殺手!以25-45歲年齡的婦女最為常見,死亡率的排名則為女性癌中的第四位,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4%,僅次於肺癌、肝癌以及結腸直腸癌。台灣地區於民國84年開始全面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經過二十幾年來的努力,子宮頸癌個案的比例有大幅下降的趨勢。

「六分鐘護一生」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 

國外研究顯示,三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台灣政府於1995年開始全面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並打出家喻戶曉的口號-「六分鐘護一生」,指的是每年至婦產科醫療院所,花六分鐘時間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即可提早發現子宮頸癌前期病變並及時治療,保護我國婦女的一生,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

從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統機資料顯示,台灣自1995年開始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侵襲癌標準化發生率已由1992年的每10萬婦女27人下降至17人,降幅達36%。另外,依據死亡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死亡人數亦由1995年的1010人降到2005年的874人,顯示子宮頸抹片推廣已初見成效。雖然子宮頸癌的發生率略有上升,但整體死亡率卻是逐年下降,顯示子宮頸癌目前大多為初期診斷,這些早期發現的病患經治療後,可有效降低6-9成的死亡率,第一期的患者大約有90%的超過五年的存活率,因此,定期接受抹片篩檢仍是必要的,我國正府積極推廣30歲以上婦女每三年定期做一次抹片檢查之重要性。

另外,為了全面提升抹片篩檢率,國民健康局於2010年起補助232家醫院,透過醫院門診主動提示系統,邀請30歲以上就醫婦女接受抹片檢查,此計畫開始執行後,相較2009年成長1.1倍。

2018年將HPV疫苗列為公費疫苗

政府更於2018年,由過去20多年藉由抹片篩檢的「早期發現」子宮頸癌病變,提升至透過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來更近一步的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前身為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06年首次核准第一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於台灣使用。2018年12月底更宣布,全面補助107學年度就讀七年級女學生,全面接踵HPV二價疫苗,市價約6000至7000元台幣,將HPV疫苗列為公費疫苗。2016年WHO已將HPV疫苗列為安全性疫苗,並認為可以促進婦女健康利益,建議各國全面施打,國建署認為,不該因孩子居住於不同縣市,公衛資源就有落差,因此決定一視同仁補足缺口,是決定將HPV列入公費疫苗的原因。

預防醫學的觀念提高我國子宮頸癌存活率

從子宮頸抹片到子宮頸癌疫苗兩樣工具,顯示政府對於我國婦女公共衛生安全以及健康的重視,兩者都為所謂的預防醫學技術,雖然篩檢或施打疫苗後無法涵蓋全部高危險型別病毒的預防,但定期接受子宮頸默片檢查以及提高篩檢率可以找出更多的潛在患者,提高我國子宮頸癌的存活率,以達預防子宮頸癌的最大效益。

People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Nana 營養師

作者

Nana 營養師

喜歡關注營養、健康、食品、美食等相關議題,用營養師的專業角度,將艱深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與你們分享。民以「食」為天,自己的健康靠自己來守護,擁有正確的知識是重要的第一步!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