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訂營養策略 助營養均衡達標

尚未有留言

均衡營養的攝取以及合理的膳食模式對於人體健康的意義重大。人類的生命需要倚靠飲食才得以維持,除此之外,良好的智力、學習能力、體力、免疫力、生殖能力、生長發育等,都與營養飲食有極大的關聯。但是全球營養不均的問題嚴重,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已經成為許多急慢性疾病蔓延的因素之一。為了改善國人的營養健康問題,政府在營養政策面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吸收WHO建議 強化營養資訊提供

台灣在食品營養政策規劃上,積極地改善並預防婦幼營養不良,並防治孩童營養過剩的情形,致力於建構支持性的環境。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我國提供孕婦十次產檢的補助,透過產檢可以指導孕產婦在孕期方面的營養衛教、心理適應、母乳哺育等資訊。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發布「產前照護建議正向懷孕經驗」指南,建議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與醫療保健提供者的接觸(檢查)次數至少8次,而我國孕婦10次產前檢查的平均利用率達94.7%以上;至少1次利用率,達97%以上,利用率高,算是政策上成功的例子之一。

在母乳哺餵方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參酌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步驟」,進行國內母嬰親善醫院的推動,目的是創造一個讓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護環境,給予每位新生兒之生命最好的開始。母嬰親善醫院會藉由醫事人員的教育及禁止提供非醫療需求之配方奶粉,來促進並落實母乳哺育政策。2016年產後六個月以下純哺餵母乳率達45%。另外,衛福部及勞動部共同在公共場所建立不少母乳哺育友善職場環境,且母親於工作時間內享有哺(集)乳時間。

台灣雙薪家庭比例高 校園午餐成關鍵

學校的營養午餐是孩童重要營養來源,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每日約有超過200萬個國中小學童吃學校的營養午餐。我國推動營養午餐政策約二十多年,為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家庭經濟結構多為雙薪,父母同時需要上班的情況下,無暇準備營養午餐,於是學校這個「大食堂」便擔任起舉足輕重的角色。

台灣教育程度在國中以下學校營養午餐供應目前超過95%,且學校營養午餐有營養師負責把關,以確保符合學生每日營養素需要量。政府每年編列21億的預算補助清寒家庭學營養午餐之費用及食農教育,並有考核機制,確保學生可以藉由營養午餐獲得足夠的營養,避免生長發育受影響。藉由跨部會合作強化學校營養午餐食材之安全,實際執行上,由教育、衛生及農政主管機關,共同監督學校午餐供應商。

海外人道援助 落實營養計畫的提升

菲律賓東維薩亞地區(Eastern Visayas)為菲國最貧窮之地區之一,該區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盛行率高,且營養改善係國際間近來積極推動之主要議題。台灣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進行人道援助,展開「菲律賓兒童營養整合行動計畫」,協助計畫目標地區Leyte省與Samar省35村中之5歲以下兒童能被適當餵養,提升其營養狀況,並改善當地家庭(包括兒童)取得健康與營養服務之可近性。希望從中幫助他們提升母乳哺餵之能建構;提供兒童照護、公共及個人衛生等訓練;協助體重過輕之營養不良兒童恢復正常體位;興建衛生站與修復舊有衛生站。

另外,2016至2018年執行「帛琉園藝生產與營養提升計畫」。帛琉國民因飲食西化與新鮮蔬果攝食不足等因素,有營養不均與肥胖的健康問題,可能成因與國内進口食品便宜、蔬果生產力低、飲食習慣不佳、及健康觀念不足等因素有關。概因上述問題非短期內能解決,為能永續建構帛琉國民的蔬食習慣,並在脆弱島嶼環境下持續生產當地蔬果,達成健康營養改善的願景,本三年計畫擬由學校教育環節切入,培養學童蔬菜生產與健康營養,另外在示範農場發展多種類蔬果生產技術,逐步達成永續的行為改善目標。

Food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Vivian 營養師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