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孕產兒風險分級管理 守護媽媽寶寶健康(二)

尚未有留言

由於社會型態的改變,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比例快速增加,高齡產婦生產時比適孕年齡產婦更容易面臨到更多的懷孕風險,例如母親方面,早產流產的機會提高、發生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的機會也增加等;胎兒方面,畸胎、遺傳性基因疾病、染色體異常等機率也隨之提高。

如何守護新生兒的健康,需要從生殖期、孕產期、新生兒期至兒童期,提供連續性地全人健康照護,各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我國將新生兒的健康照護期程向前延伸至提供新婚夫妻健康諮詢及新婚健康手冊,來進行高風險孕產兒的風險分級與管理,並藉由低體重與早產兒之主動通報,提供高風險族群健康關懷及追蹤服務,持續促進並藉此提升新生兒的健康發展。

建立碘營養支持環境,提升我國孕產婦及兒童碘攝取量

碘是人體重要的必須營養素,是甲狀腺素的原料之一。甲狀腺素在新陳代謝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包含幫助醣類的吸收、細胞的成熟、腦神經發展、調節荷爾蒙及其他眾多生理機制,而碘對於婦女與嬰幼兒來說更是格外重要,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食鹽中添加碘以預防可能造成的碘不足之情形。

食藥署已實施食鹽碘標示新制

據估計,全球大概18億人未能從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的碘,碘缺乏情形嚴重。在我國,國民健康署曾在2015年5月公告台灣人有輕微碘缺乏的問題。碘缺乏的現象對於3歲前胎兒及嬰幼兒腦部的發育影響甚大,造成智力上的殘缺和體格發育不良,罹患呆小症(Cretinism)的機率上升;而懷孕期間孕產婦若碘攝取不足造成胎兒若也缺乏碘,將造成流產、死產、先天性異常。政府對碘攝取的問題,公告提高食鹽加碘的碘濃度含量並宣導民眾攝取含碘食材為優先。

2017年7月衛福部食藥署實施食鹽標示新制,含碘化鉀或碘酸鉀的食鹽,品名需標示「含碘鹽」、「碘鹽」或「加碘鹽」。台灣早期為了預防因缺碘導致的大脖子症狀,曾經實施全面食鹽加碘的鹽品專賣制度,但從民國93年鹽品開放自由貿易後,市面上販售的食鹽不再強制加碘,若是缺乏清楚的標示,將使許多人誤以為現今市售食鹽仍全是加碘鹽。

已開發中國家也有缺碘風險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發現,51%民眾的尿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公升99微克,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100微克,顯示國人碘缺乏。由於碘為人體必須營養素,缺碘恐造成胎兒智力受損、甲狀腺肥大等問題,因此決定將碘濃度從目前的12~20ppm(百萬分之一濃度),提高為20~33pm。

缺碘已經是國際上的公共危機之一,因為碘很容易被環境毒物(如溴、殺蟲劑和食品添加物)所取代,以致造成人體缺點的情況嚴重。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因缺碘而引起的智能不足是智能障礙疾病中最容易預防的一種,且缺碘並不是貧窮落後國家才會發生的問題,生活型態及加工技術等因素改變了我們的飲食型態,許多已開發國家的缺碘風險也不容小覷。

監測及科技評估孕產婦和嬰幼兒的健康需求

我國非常重視孕婦碘營養素狀況,正透過監測及健康科技評估方法研究國人的健康需求,並對世界衛生組織將擬訂「孕產婦和嬰幼兒營養全球監測框架」及「針對營養方面的利益衝突之風險評估和管理工具的發展」表達對WHO對「孕產婦及嬰幼兒營養全球策略」的支持。衛福部所公布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中,懷孕婦女每日需攝取200微克的碘;哺乳期更須提高至250微克;0-6個月的嬰兒每日建議攝取110微克的碘;7-12個月為130微克;1-3歲為65微克;4-6歲為90微克,希望能藉以加強我國孕產婦及嬰兒、孩童碘的攝取量。

Image by congerdesign from Pixabay 

Nana 營養師

作者

Nana 營養師

喜歡關注營養、健康、食品、美食等相關議題,用營養師的專業角度,將艱深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與你們分享。民以「食」為天,自己的健康靠自己來守護,擁有正確的知識是重要的第一步!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