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型糖尿病

英研究發現:有過妊娠糖尿病,將來2型糖尿病風險高10倍!

妊娠糖尿病是一種相對常見的妊娠並發症。有過妊娠糖尿病的病史,是將來患有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然而有些報告顯示,妊娠糖尿病人群在產後的篩查率並不理想,人們對相關風險的認識可能還很不足。考慮到近年來孕期女性年齡更大,肥胖率也在上升,更進一步推動了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來自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更新了最新證據,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

想減重?試試晚餐後斷食到隔天早餐!限時飲食降低代謝綜合症風險

代謝綜合症是指一個人身上出現血糖稍高、高血壓、血脂異常以及體重過重等狀況,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據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美國糖尿病預防計畫可知,改善生活型態可減緩二型糖尿病出現。同時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一項研究指出,使用「限時飲食」的生活型態能降低代謝綜合症症狀。

美國研究:降脂蛋白新發現 有助預防第二型糖尿病

眾所周知的國病「糖尿病」,在台灣有九成以上患者罹患的是「第二型糖尿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特徵是胰臟功能正常分泌胰島素,器官卻無法使用胰島素。原因有胰島素阻抗功能,以及胰島β細胞過量分泌胰島素,卻不能控制葡萄糖進入細胞內;另一種是胰島素分泌量太少,不能降低血糖滿足身體需求。康乃爾大學的研究發現「降脂蛋白」adipsin,作用是增加胰島β細胞的分泌。未來可望用在第二型糖尿病的預防,或成為新的治療策略。

衛報:古老基因的突變 增加人類心臟病的機率

依英國「衛報」報導指出,人類的祖先在200至300萬年前因 CMAH 基因的突變,導致人類比其他物種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全球有 1\3 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CVD),多數因不良好的生活習慣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但其中有 15% 的人心臟病發作不是因生活習慣不良所引起,而是因CMAH 基因突變,導致人類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提高。

吃垃圾食物紓壓 老鼠研究:胖更多更快

許多人習慣靠「吃」紓壓,但同樣都是吃高熱量食物,壓力大時就是特別容易胖!澳洲嘉文醫學研究中心針對老鼠研究發現,當老鼠身處高壓環境,又被餵食高熱量食物時,其掌管情緒的腦部杏仁核與胰島素系統會失去平衡,加速促進肥胖。由於人體存在相似機制,嘉文醫學研究中心教授Herbert Herzog指出,這強化了一個常見觀念:吃垃圾食物紓壓,真的會胖更快。

荷英科學家研究證實:腸道菌會影響胰島素之反應

在過去,國內外許多研究報告均指出,癌症、糖尿病、肥胖、巴金森症、失智症、抑鬱症、肥胖等常見疾病,可能與腸道菌生態失衡有關聯,不過,這僅此於有關,並不代表是腸道微生物導致這些疾病的發生。在近日有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會影響胰島素的反應,且經由腸道菌發酵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有提高第二類型糖尿病的風險。

久不見「好朋友」  恐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搗亂

媒體報導,藝人小禎近期瘦身有成,其實在4年前曾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困擾,因為雄性荷爾蒙異常,體重在半年內直線飆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複雜的代謝異常疾病,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女性,盛行率約5-10%。該病常見症狀包含經期不正常、痤瘡及多毛症,即毛髮出現在唇上、鬢角、胸毛、肚臍下方、大腿內側等雄性化徵兆,及早發現改變生活型態與藥物治療,症狀,才能及早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