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四大危險因素 助防治非傳染性疾病

尚未有留言

非傳染性疾病(即慢性疾病),是一種持續且長期的健康狀況惡化或疾病,常見的四大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非傳染病對於人類健康所帶來的危害非常巨大,不僅如此,對於國家經濟上的影響有一定程度上的損失,近年來其影響程度已經遠超越傳染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全球非傳染病報告,全球因非傳染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約佔68%,相當於每年有3800萬人死於非傳染病,且其中超過40%為70歲以下的過早死亡。相較於過去,目前全世界對於非傳染性疾病漸趨重視,針對四大非傳染性疾病可整理出有四個主要的行為危險因素,分別為:抽菸、不當喝酒、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

菸害防制成效佳 接近2025年吸菸率降30%之目標

我國在非傳染病防治,推動各項健康促進政策,提供以實證為基礎之預防保健服務,包括健檢、篩檢、戒菸等及支持建構健康促進場域(學校、職場、軍隊、醫院及診所、社區、城市),積極防治非傳染病四大共同危險因子。我國也呼應WHO「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行動計畫」,發展健康指標監測系統,實施監測非傳染病防治9大目標、25項指標,及檢查率或疾病控制表現等過程面指標,並建立跨部會的非傳染病防治計畫,以降低民眾暴露於各種危險因子中。

經過我國國家政府與民眾共同的努力下,臺灣在非傳染病防治上有幾項重要成果。在菸害控制上,落實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FCTC)」,立法保障無菸環境、控制菸品價格課徵菸捐、提供戒菸服務、禁止菸品行銷活動等。調查顯示,國人吸菸率由2009年的20%下降至2018年的13.0%,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由2009年的14.8%下降至2018年的8.0%,國中生14-17吸菸率由2008年的7.8%下降至2018年的2.8%,顯示青少年和國人的吸菸率已逐年下降,並已快達成世界衛生組織於2025年吸菸率降30%之目標。與WHO的GYTS(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調查結果相比,2018 年臺灣國中生吸菸率(2.8%)低於美國(7.2%)、義大利(20.8%)、韓國(9.4%)等國家

健康飲食政策及運動觀念提升  肥胖盛行率逐漸下降

在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的部分,推動母乳哺育,推動減鹽、減糖、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並積極免除使用反式脂肪。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從2005-2008年43.5%,下降至2013-2014年43.0%,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過重及肥胖率皆下降,達成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遏止肥胖盛行率上升之目標。近年國人開始重視運動生活品質,逐漸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成人規律運動比率也從2010年的26%,上升至2014年的33%。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成效明顯  加強源頭預防降非傳染病死亡率

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我國自2003年開始全面推行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結合公共衛生部門、臨床醫療團隊、專業組織及地方縣市政府等,強化糖尿病照護品質,發展醫事人力及認證培育制度,建立跨專業的醫事人員團隊,同時成立269家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設定品質指標與監測,並結合健保署品質支付服務,以有效提升糖尿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及品質照護。至2017年,糖尿病病人照護涵蓋率已達50.1%。另外,為提升民眾糖尿病防治的健康識能,研製「糖尿病與我」等衛教宣導手冊,提供糖尿病病人正確及易理解的衛教資訊。臺灣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已由91年每十萬人口37.1人,下降至106年每十萬人口23.5人,降幅達36.7%,顯示臺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推行已有初步成效。

在人口快速老化及非傳染病威脅日增的時代,國民健康署未來將以提高健康餘命、縮小健康不平等為使命,實踐世界衛生組織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目標,在2025年將四大非傳染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之過早死亡降低25%,並透過加強源頭預防之跨領域結合、推動e化傳播、提昇國民健康識能、強化人力與組織之專業效能等,提升服務的深度及廣度,以促進國民健康。

Nana 營養師

作者

Nana 營養師

喜歡關注營養、健康、食品、美食等相關議題,用營養師的專業角度,將艱深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與你們分享。民以「食」為天,自己的健康靠自己來守護,擁有正確的知識是重要的第一步!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