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最前線 從受助到助人(一)

尚未有留言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島國,近年來台灣在醫藥進展、科技研發、疾病防治等措施上,有大幅度的進展。早年各國曾伸出援手幫助台灣站起來,讓台灣民眾點滴在心頭,如今台灣有能力起身幫助他國,我們願意推廣自身防疫的經驗。也許,台灣走不進WHO的每場會議,我們借助傳播管道的多元性,期待台灣的防疫經驗,能成為全球防疫缺口的助力。

傳染病很特別,可跨越人種、貧富、國家、階級、信仰等因素,尤以瘧疾、愛滋病、B肝、腸病毒、肺結核、流感等疫病是台灣研究的重點。臺灣地處亞熱帶,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傳染病借助不同的媒介將病毒傳散,例如昆蟲、動物、飛沫、血液、接觸、飲水和食物傳染等。

蚊蟲防疫 台灣走向科研防治

適宜的氣候調節下,造就病媒蚊蟲的孳生,經蚊蟲傳播病原體,最後由病原體致人於病,這是蚊媒疾病在自然界的循環。臺灣有這樣的條件,也曾有這些的疾病,值得我們回顧,更值得思考我們該如何改變。

  • 屈公病(曲弓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支持性療法、國防醫學院目前發現老藥新用的成效(動物實驗已過,申請專利已核准)。
  • 日本腦炎→三斑家蚊、環紋家蚊→接種疫苗。
  • 登革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支持性療法、有疫苗台灣無上市、台美合作研發為老年族群的登革熱疫苗。
  • 瘧疾→矮小瘧蚊、中華瘧蚊→疫苗研發。

  • 境外蚊子叮咬疾病紀錄:茲卡病毒感染症、裂谷熱、黃熱病、西尼羅熱→症狀治療、黃熱病施打疫苗、支持性療法。

蚊蟲的防疫,必須從鑑定蚊子研究來看,台灣蚊子博士連日清指出,蚊子在分類學上屬於雙翅目蚊科,全世界已知蚊子約3000多種,台灣的蚊蟲歸類目前約140種,但吸血蚊子不超過20種。連日清曾進入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2,簡稱NAMRU-2)工作,並接受恩師日本學者大森南三郎的指導,從打字員晉身為研究員。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廖俊星表示,NAMRU-2=主要進行台灣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地方性疾病研究,NAMRU-2在台灣的24年(1955-1979)間,除致力熱帶醫學研究成績斐然,也孕育出台灣感染、免疫和基礎醫學研究的人才。

光復後,連日清全程參與瘧疾根除工作,也見證台灣在1965年拿到全球第一張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瘧疾根除登錄證書。隨著國際研討會的邀請,足跡遍及中國、日本、泰國、玻利維亞、巴西、英國、墨西哥,也曾赴菲律賓、印尼調查瘧疾與寄生蟲,之後應外交部的邀請,遠赴玻利維亞考察瘧疾肆虐情形,以及赴印尼開設瘧疾昆蟲學訓練班。台灣防疫人才的培育,不僅僅只是學術上的驗證,實務操作更有利於蚊蟲的防疫。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Taiwan CDC)公開資訊指出,蚊子對溫度最敏感,溫度只要上升1度,蚊子數量就會增加10倍,因此全球氣溫逐年上升,各國隨時有爆發病媒蚊疫情的危機。傳統的噴灑化學藥劑讓蚊子產生抗藥性,近年來鼓勵從根源下手,有效降低病媒蚊疫情的發生率,因此台灣每年固定從學校、社區宣導著手,建議民眾屋內安裝紗窗紗門、睡前安裝蚊帳、清除積水的容器;外出建議著淺色長袖長褲、不噴香水、流汗補防蚊液;當發現有蚊蟲叮咬,並出現發燒、關節骨頭痛及出疹等症狀時,因立即就醫。

Photo by icon0.com from Pexels

程婷 編輯

作者

程婷 編輯

曾任職媒體機構,熱愛簡單的科學與醫學新知,用簡單的文字,協助大眾快速理解最新的技術與知識。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