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食用大量加工食品更易表現出與老化相關的染色體變化

根據近期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項研究,食用大量加工過的垃圾食品的人更容易表現出與衰老有關的染色體變化。據科學家報導,每天食用三份或更多所謂的“超加工食品”的人,研究發現其染色體末端的DNA和端粒較短的機率是幾乎不食用加工食物的人的兩倍,而端粒較短是生物衰老的標誌。

 

端粒長度是生物年齡的標誌

每個人類細胞都有23對染色體。端粒(一種蛋白質)雖不攜帶遺傳信息,但對於保持染色體的穩定性和完整性至關重要,因此,對於我們身體中所有細胞所依賴的DNA而言,它也無比重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端粒會自然縮短,經由每次的細胞分裂,端粒就會丟失一部分。

端粒長度(Telomere Length, TL)是生物年齡的標誌,受氧化和炎症機制的飲食因素影響。 此外,全球範圍內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 UPF)的消費量已經增加,並且與發展多種疾病的風險有關。

超加工食品是工業製造的物質,由油、脂肪、糖、澱粉和蛋白質的混合物組成,幾乎不包含任何天然食品。它們通常含有人造香料、色素、乳化劑、防腐劑和其他可延長保質期並提高利潤的添加劑。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相同的特性也意味著此類食品有多不營養。

由西班牙Navarra大學的Maria Bes-Rastrollo教授和Amelia Marti教授所領導的科學家們希望研究經常食用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和端粒萎縮之間的可疑關聯。

 

端粒長度減少受氧化和發炎機制的飲食因素影響

早期的研究指出端粒減少可能與含糖飲料、加工肉類和其他富含飽和脂肪和糖的食物有關,但尚無定論。先前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與高血壓、肥胖、抑鬱、第二型糖尿病和某些形式的癌症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這些條件通常與年齡有關,只要它們與已知會影響端粒長度的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和發炎有關。

研究收集了886位參與者(645位男性和241位女性)年齡在57-91歲之間的健康數據。透過實時qPCR從唾液樣品中測量TL,並依據其攝入UPF量的高低分為四組。

實驗結果顯示,攝取UPF量最高的組別與攝取UCF最少的組別相比,UPF高攝取組其端粒較短的機率幾乎是後者的兩倍。結論為UPF的較高攝取量(> 3份/天)具有較短端粒的較高風險有關。

 

 

 

參考資料:

 

Ying Chang

作者

Ying Chang

過去在醫療相關領域工作,包含醫療耗材、檢測服務、扶持計畫等。希望能將更多生醫知識和即時消息分享給關注健康醫療的你們!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