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寵兒─餘甘子 喚起客家人的酸甜記憶

尚未有留言

在今年發表一篇研究中,描述餘甘子是富含抗氧化的水果,可改善身體發炎的症狀。在客家村庄常見的餘甘子,是結實纍纍的綠果子,本身帶有酸甜酸甜的滋味,是老一輩客家人常吃的零嘴。比對過往文獻發現,餘甘子在印度與中國的民俗醫學中,被定義為高營養價值的水果,因應前幾年的食安風暴,民眾害怕自己吃不安心,自己摘種餘甘子,並採用「酵道自然農法」、「三層立體種作」的方式,希望推廣餘甘子的好,意外打造出屬於臺灣人在地的品牌─樹重奏。

動物實驗驗證餘甘子的效用 但栽種環境的安全性呢?
大葉大學的研究指出,在兩年的研究期間,確認餘甘子對正常鼠與糖尿病鼠(包含第一型糖尿病鼠、第二型糖尿病鼠)都有保健作用,且食用餘甘子減緩木屑墊料髒污的速度,由此可推知改善糖尿病喝多尿多的情形;另一方面,從分子生物學來檢視血糖儲存、葡萄糖轉化機制,食用餘甘子確實有助血糖調節。目前動物實驗得出來的結果,與人體實際應用仍有些差距,讓餘甘子未來的應用充滿很多可能性,因臺灣的食安風暴曾嚴重打擊臺灣消費者的心情,為考量自身食用的安全,栽種餘甘子的環境,消費者是否要更加重視呢?我們目前正在思考的問題,臺灣有一群人已經優先想到了,從四處各地取經學習栽種的技術,讓乘載歷史恆河記憶的果實,真正的落地生根。

有一家人基於健康需求,開始追求自然農法之路,他們發現化學肥料種植確實生長很快,但植物卻缺乏微量元素,經大量的學習,他們發現「酵道自然農法」非常適合土地與植物,利用天然果皮菜葉發酵液澆灌取代農藥,避免改變土壤的原生土質,讓植物獲得充足的營養;再者結合「三層立體種作」,利用植物生長高度不同,使同一塊土地獲得充分利用。最高處是大型喬木油甘果,中層為洛神等中型灌木,最低層種植薄荷、艾草、薑黃。此種植方式的好處,讓同ㄧ個空間擁有不同的植物、昆蟲、動物共存,對於維繫生態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生態的平衡維繫的好,有助於防止單一病蟲害大量的擴增,可避免收穫作物嚴重的受損,為向民眾分享他們體驗到的美好,他們創立「trreeo樹重奏」這個品牌,並以餘甘子為主要商品。樹重奏的創辦人范筱琳表示,現在種植的園區白天有蟬、瓢蟲、蜘蛛、水黽、蚱蜢、蝴蝶、貓頭鷹等,運氣好還可以遇到閒晃的穿山甲,到了晚上有流動星光,仔細一看原來是螢火蟲四處飛舞,從種植餘甘子中獲得如此美的生態美景,著實是意外的收穫。

餘甘子是印度聖果 抗氧化量超越丁香、無花果、藍莓

餘甘子是中文的學名,它的別名有油甘果、牛甘果、印度聖果、救命果、綠鑽石、印度醋栗、庵摩勒、Amla、滇橄欖等。國際公認營養學專家Michael Greger曾表示,在印度有一種水果名為印度醋栗(我們所熟知的餘甘子),在當地的傳統醫學中,被認為是阿育吠陀的奇蹟,然而以專家的角度,我們必須回歸科學論證,在現代醫學學刊中,對餘甘子做出以下的評論,印度醋栗每部位有獨特的成分,可做為防治疾病疾病的手段之一,尤以乾粉狀印度醋栗在抗氧化含量方面,打敗丁香、無花果、藍莓等。

餘甘子的高營養價值 未來可能運用於各類產品

餘甘子不僅抗氧化力強悍,維他命C的含量也不容小覷,依目前文獻考據,餘甘子汁液的維生素C是檸檬汁液的4.6倍,乾燥餘甘子的維生素C是乾燥菠菜的8.9倍。餘甘子在臺灣種植多年,卻沒有人自行製造油甘果粉,范筱琳因為父親身體不好,食用餘甘子酵素四年後身體逐漸好轉,決定自行製作餘甘子的相關產品。油甘鮮果粉是將餘甘子磨成粉,利用真空冷凍乾燥法避免高含量的維他命C跟抗氧化成分被破壞,人體也能攝取到餘甘子豐富的營養,也不會因直接食用的酸澀口感而難以下嚥。另一種,保留餘甘子豐富營養的產品為油甘酵果露,利用麴菌、酵母菌等分段發酵方式,利用微生物將餘甘子的營養成分轉化成小分子化像穀胱甘肽、免疫調節蛋白、多醣體、三萜類、有機酸、GABA等營養物質,然而這類食品在台灣不常見到,在國外卻盛行已久。

據國外報導指出,國際市場對餘甘子需求量逐步增加,主因在於餘甘子的抗氧化含量高,也因餘甘子是一種天然、有機、對健康有益的水果,因此化妝品、食品、飲料等產品相繼開發與餘甘子相關的產品。目前樹重奏已開發三種系列產品,分別是食品類的森果、用品類的森然、參訪類的森學,希望藉此進一步推廣酵道自然農法與餘甘子的好。

◎實習記者 江佩容 、紀慕妮 、傅煜鈴

參考文獻: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standardized aqueous extract of Phyllanthus emblica fruits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oxidative stress,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lipid profile in subjec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大葉大學-業界的綠鑽石「餘甘子」 調節血糖養生新選擇
Emblica officinalis (Amla): A review for its phytochemistry, ethnomedicinal uses and medicinal potentials with respect to molecular mechanisms.
Studies on Ascorbic Acid (Vitamin-C) Content in Different Citrus Fruits and its Degradation During Storage.

VITAMIN ‘C’ CONTENT IN LOCALLY AVAILABLE VEGETABLES OF RETAIL SHOPS IN DISTRICT KURUKSHETRA.
Emblica Officinalis Market to Perceive Substantial Growth During 2025; Top key Players: Nutra Green Biotechnology Co. Ltd, Ltd., Nexira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