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防禦至上【如何預防新冠病毒】

如果接觸有疑似症狀的民眾,該如何處理?如果最近要出國工作,需要注意甚麼?這些日常會遇到的問題,該如何應對?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Q50. 一般肺炎與新冠肺炎(COVID-19)的差異?

A: 最近流行的新冠肺炎,根據一些研究顯示,他們主要症狀來自於下呼吸道,大部分都是以乾咳及喘來表現。一開始的痰量不是很多,所以還是以發燒、乾咳及喘為主要症狀,流鼻水的症狀比率大概不到10%,痰的比例也不是很高,跟一般肺炎(這裡指流感造成的肺炎)來做比較,這些病毒性肺炎(流感)可能會有上呼吸道的症狀,如鼻塞、流鼻水……症狀會比較明顯。也會有發燒的情況出現,新冠肺炎的上呼吸道症狀就比較不明顯,如果跟其他細菌性肺炎來做比較,一般的細菌性肺炎大部分是以咳嗽和咳痰來作表現,它的痰可能就比較黏稠、比較黃…等狀況。新冠肺炎主要還是以乾咳、喘及發燒來作表現。

 

Q51. 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差異性?

Q52. 新冠肺炎與流感或一般感冒要怎麼區分?

 

Q53. 我要怎麼預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A: 目前未有疫苗可用來預防此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應避免直接接觸到疑似COVID-19個案帶有病毒之分泌物與預防其飛沫傳染。民眾相關預防措施包含:

  • 關注並配合中央疫情中心最新公告防疫政策。
  • 維持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與如廁後)、手部不清潔時不觸碰眼口鼻。
  •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維持社交距離(室外1 公尺,室內5公尺)或佩戴口罩。
  • 搭乘交通工具遵守佩戴口罩與相關防疫措施。
  •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
  •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請遵守相關規範。
  •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休息,需要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等是否有群聚。

 

Q54. 新型冠狀病毒要怎麼消毒?

A: 一般的環境,如家具、廚房,消毒可以用1:50的稀釋漂白水(1000 ppm)。浴室或馬桶表面則應使用1:10的稀釋漂白水(5000 ppm)消毒。消毒應該每天一次,並使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室內空氣則需靠良好的通風以維持空氣清潔。

 

Q55. 如果一定要去有疫情的地區,要怎麼保護自己?

A: 在當地期間,您應該:

  1. 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
  2. 避免出入販售活體動物之市場或當地醫療院所等高風險公共場所。
  3. 避免接觸活體動物及動物屍體。
  4. 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
  5. 如出現類流感(如發燒[≧38℃]、咳嗽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醫。

返國後,您應該:

  1. 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症狀,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
  2. 返家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撥打防疫專線1922,並戴上口罩儘快就醫,就醫時告知醫師旅遊史、接觸史及不適症狀等。
  3. 生病在家休息,不出門,減少或避免與他人接觸。
  4. 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衣袖遮住口鼻。
  5. 有呼吸道症狀應持續戴口罩。

 

Q56. 醫師為何要掌握病人的旅遊史?

A: 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發現確診個案,為防止疫情擴大並協助掌握病人流向,醫師於診療時如能即時掌握,對於疫情控制有相當助益。

 

Q57. 要在哪裡可以看國內最新疫情變化及防疫建議?

A: 疾病管制署會以最快的時間更新國內疫情的消息並提供防疫的建議,請參考:http://at.cdc.tw/1d505Z  

 

Q58. 如何避免或改善社交活動降低病毒的傳染性?

A: 第一階段是柔性勸說,建議民眾避免出席展覽會、體育競賽、演唱會等近距離接觸之社交活動,也應避免進入與維生無關之娛樂等性質之場所。並建議人與人之間,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之距離,若雙方正確佩戴口罩,則可豁免社交距離,但處於擁擠、密閉之場所仍應佩戴口罩。有較高機率近距離接觸,無法有效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的場所,則業主應停止營業。

第二階段是強制處分,除醫療、執行公務、維生等必要性活動,其餘非必要性活動,特別是娛樂活動,均在禁止之列。必要性活動亦須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之社交距離。與他人間若雙方均正確佩戴口罩,仍應保持至少1公尺之距離。

該注意事項分別就餐廳、校園或辦公室、大眾運輸、賣場或其他營業場所、排隊人龍、特殊機構(如長照機構、監獄等)及其他特定場所等情境,提供維持社交距離之個別規範。請民眾在防疫期間,務必遵守相關規範,以降低社區感染與傳播的機會,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Q59. 正確的洗手步驟

A: 國際間疫情仍然嚴峻,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防疫期間民眾應做好個人防疫措施,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及搭乘大眾運輸時應佩戴口罩,並注意手部衛生,落實正確洗手五時機(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及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完),以確保自身及周遭親友的健康。

 

Q60.如何挑選醫用口罩?

A: 選購醫用口罩時,要認明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若需查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可至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Q61. 許可證字號如何分辨?

A: 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樣式:

衛部(署)醫器製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製壹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輸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陸輸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輸壹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陸輸壹字第000000號

 

Q62. 一般活性碳或PM2.5口罩有防護新冠肺炎效果嗎?

A: 口罩種類繁多,有一般防塵用口罩、布口罩等非醫用口罩,這類口罩非屬醫療器材,故不須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但在一般使用情況,若處於通風環境或是開放空間,且保持適當距離下,直接接觸飛沫或被在空氣中飄浮的病菌微粒感染之可能性較低,故疾管署(CDC)已建議在上述環境條件下,建議民眾也可選用一般布口罩,尚可提供部分防護效果。

 

Q63. 與醫用口罩如何區分?

A: 口罩倘宣稱為醫用口罩、外科手術用口罩或具有「用來防止病人與醫護人員之間的微生物、體液以及粒狀物質的傳遞」者,屬於醫療器材,應由藥商申請查驗登記,經核准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始得輸入、製造或販售。

 

Q64. 需要選用N95口罩才能有效預防新冠肺炎傳染嗎?

A: 醫用口罩可用於防止病人與醫護人員之間的微生物、體液以及粒狀物質傳遞,一般民眾使用醫用口罩即可有效防護,毋須用到N95口罩。

 

Q65. 如何區分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有何不同?

A: 醫用口罩及外科手術用口罩皆屬於醫療器材管理,兩者皆可用於防止病人與醫護人員之間的微生物、體液以及粒狀物質傳遞。外科口罩因需考量手術程序中所增加之風險,故除一般醫用口罩之要求外,還具有預防血液穿透之效果。以本次主要透過飛沫方式傳染之武漢肺炎為例,兩種口罩皆可達到防護效果。

 

Q66. 哪裡可以買到合法的醫用口罩?一般民眾可以販售?

A: 販售醫用口罩等醫療器材,須領有藥商許可執照者,始得販售。

 

Q67. 一般外科口罩,指的是第一等級的醫用口罩,或是第二等級的外科口罩?

A:

  1. 第一等級的醫用口罩與第二等級的外科口罩皆可用來防止人與人之間的微生物、體液以及粒狀物質的傳遞,藉此達到預防疾病之效果。外科口罩因需考量手術程序中所增加之風險,故除一般醫用口罩之要求外,還具有預防血液穿透之效果。
  2. 以本次主要透過飛沫方式傳染之武漢肺炎為例,使用一般醫用口罩即可達到防護效果。

 

Q68. 一般民眾可以販售醫用口罩?

A: 一般民眾不可販售醫材。倘民眾如有發現違規之情事,可檢具相關事證,向所在地衛生局檢舉,以利查處。

 

Q69. 口罩只有標示符合CNS 14774標準,沒有醫材許可證字號,可以用來防疫嗎?

A:

  1. 本部核准之醫用口罩,皆經審查符合CNS 14774國家標準(或具等同性之國際標準)及GMP相關規定。購買醫用口罩,應認明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之產品,以確保產品之安全、效能與品質。
  2. 但考量一般使用情況,若處於通風環境或是開放空間,且保持適當距離下,直接接觸飛沫或被在空氣中飄浮的病菌微粒感染之可能性較低,故疾管署(CDC)已建議在上述環境條件下,健康民眾毋需配戴口罩,惟民眾如仍欲配戴,建議也可選用一般布口罩,尚可提供部分防護效果。

 

Q70. 衛部(署)醫器陸輸字第000000號是代表中國製造的,會不會偷工減料?

A: 本部核准之醫用口罩,皆經審查符合CNS 14774國家標準(或具等同性之國際標準)及GMP相關規定,不論中國製、台灣製或其他國家製造,要求標準都一致,建議如購買醫用口罩,應認明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之產品,以確保產品之安全與效能。

 

Q71. 買到有問題的口罩產品是否得以辦理退貨或是其他處理措施?

A: 有關產品退貨事宜,建議向原購買商說明產品問題,請其依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辦理,若仍有後續消費爭議,可向各縣市消費者服務中心提出。

 

Q72. 若真的只剩下一個口罩又有外出需求,在該口罩未受嚴重汙染時,可以用酒精於外側消毒後再次使用?

A:

  1. 醫用口罩外層為防水層材質,中間層為過濾細菌效果,無法確認民眾噴灑酒精是否會不小心噴到口罩內層甚至中間層,此可能影響口罩的過濾效果。且口罩使用後難免沾染個人之唾液,或在使用過程中接觸其他物質,亦可能影響口罩防護效果。
  2. 建議仍應以正確方式配戴醫用口罩,口罩若有汙損或弄濕、進出高危險地區(如醫院、密閉狹窄人潮眾多空間)後,建議應更換,方可達到防疫效果。

 

Q73. 除了醫用口罩,健康民眾需要時是不是也可改戴布口罩?

A: 考量一般使用情況,若處於通風環境或是開放空間,且保持適當距離下,直接接觸飛沫或被在空氣中飄浮的病菌微粒感染之可能性較低,故疾管署(CDC)已建議在上述環境條件下,健康民眾毋需配戴口罩,惟民眾如仍欲配戴,建議也可選用一般布口罩,尚可提供部分防護效果。

 

Q74. 有發現部分業者賺災難財,用一般口罩當作是醫療用口罩販售,請問民眾如何分辨醫療用或一般口罩?可向何單位檢舉?

A: 選購醫用口罩時,要認明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若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可至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Q75. 若有不肖口罩販賣業者,可向何單位檢舉?

A: 有任何口罩價格或發現有哄抬價格之情事,可撥打消費者服務專線1950洽詢或檢舉。

 

Q76. 次氯酸水、酒精、漂白水,如何選擇?

 

Q77. 如果買不到酒精,可以去哪裡買酒精?

A: 指揮中心已請國營事業台灣菸酒公司、台糖生產75%防疫清潔用酒精,目前除於台灣菸酒公司及台糖門市販售外,亦已供貨至全台56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全聯、家樂福、藥粧通路等販售。建議民眾於購買前,可先撥電話詢問。

 

Q78. 不方便洗手的場合,酒精和乾洗手是否有效?

A: 冠狀病毒為具外套膜(envelope)的病毒,酒精性乾洗手可以破壞外套膜而殺死病毒,因此酒精性乾洗手液是有效。惟若當雙手有明顯的髒污或沾到血液或體液時,仍需使用濕洗手;但現場若無濕洗手設備時,可先以濕紙巾擦拭乾淨,再以乾洗手液消毒,之後在抵達有濕洗手設施處後,應儘速使用濕洗手執行手部衛生。

 

Q79. 為什麼要設立集中檢疫場所?

A: 設立集中檢疫場所是有效阻絕疫情擴大的重要防疫手段之一,係針對數量較大具有感染風險的特定對象,在傳染病的潛伏期期間,集中於一固定場所侷限其活動範圍,以落實每日健康監測與管理。

 

Q80. 什麼樣的對象要住進集中檢疫場所?

A: 包含入境後須集中檢疫的旅客、確定病例密切接觸者或自中國大陸等流行地區入境的旅客等。安排入住集中檢疫場所之前,將由醫護人員評估其健康狀況,倘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會立刻後送就醫,不會安排至集中檢疫場所。無症狀者才會由專車送到集中檢疫場所。

 

Q81. 請問這些入住集中檢疫場所的對象就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人嗎?

A: 這些入住對象目前都不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病患,他們可能是確定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或自中國大陸等流行地區入境須居家檢疫者,或是防疫政策發布須集中檢疫進行健康監測的旅客。

 

Q82. 集中檢疫場所工作被感染的風險高嗎?

A: 在集中檢疫場所工作被感染的風險並不高,因為集中檢疫場所之住民都不是新冠肺炎的病人,且每一位入住接受檢疫者皆會配戴口罩,檢疫場所也會提供口罩及相關防護裝備給工作同仁使用。

另外,接受檢疫者一天需進行 2 次健康監測,接受檢疫期間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會立即後送就醫治療,且送醫過程中,醫護團隊亦將遵循相關流程做好管控。

檢疫期間,入住檢疫者不得與工作人員直接交談,若因生活必須事項需暫時離開房間須取得管理人員許可,除配戴口罩外,應與工作人員保持 1 公尺以上距離,因此,在檢疫場所的工作人員感染風險並不會比一般民眾高。

 

Q83. 住在集中檢疫場所附近的民眾/員工有感染的風險嗎?

A: 檢疫場所有警察人員進駐維護該場域安全。另外,入住檢疫者的活 動範圍以安排入住之房間為限,期間不得外出,並禁止訪客。接受檢疫者與附近居民無任何接觸機會,故不會增加附近民眾或鄰近場域進出人員之感染風險。

 

Q84. 哪些人會被列為接觸者?

A: 經衛生單位調查符合前述密切接觸定義而認定為與確定病例有密切接觸,將會匡列為接觸者,並納入居家隔離管制對象,應居家隔離至與確定病例最近一次接觸日後14天(如3月1日為最近一次接觸日,則應居家隔離至3月15日,3月16日零時起才可解除隔離),惟衛生單位匡列之接觸者仍會視實際疫調情形作適當調整。

 

Q85. 何謂密切接觸者?

A: 依現行COVID-19之密切接觸者定義「自確診個案發病前2日起至隔離前,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有長時間(大於15 分鐘)面對面之接觸者,或提供照護、相處、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之醫療人員及同住者。」

 

Q86. 疾病管制署怎麼防止疾病從境外移入?

A: 自2003年SARS疫情開始,臺灣就已在國際港埠針對所有的國際航班做發燒篩檢,並針對個案旅遊史進行相關檢疫評估。因應這次中國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加強國外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針對國際及小三通港埠之入境發燒旅客全面詢問武漢旅遊史及進行健康評估是否符合後送就醫條件,以阻止疫情擴大到社區。若不符合後送就醫條件且有上呼吸道症狀感染之入境旅客,需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並收到「入境健康異常旅客配合衛生措施及健康管理敬告單」,目的在加強港埠檢疫措施,並對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守護國內防疫安全。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