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含糖飲料!小心會使大腸癌風險增加

台灣的手搖杯飲料店聞名全世界,全店鋪數之多,儘管大家都知道糖吃多了有害身體健康,但嗜甜的大人小孩都難以抗拒這股美味。攝取過量的糖不僅會使體重上升造成肥胖,進而導致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找上門(包括結腸直腸癌)。加工食品中所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被認為是促使肥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經常當作甜味劑添加於於可樂、雪碧這種氣泡飲品中。近日,康乃爾醫學院的Marcus Goncalves、Lewis Cantley和Jihye Yun等人研究發現,玉米糖漿與腸腫瘤的生長有顯著的相關性。

每日一罐含糖飲料  恐促大腸瘜肉生長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患有肥胖症的人口數開始節節上升,以玉米糖漿為原料的可樂等飲料就是在此時開始流行。而這段時間內,結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不僅如此,發病年齡層也有下降的趨勢。研究人員為了了解這些含糖飲料的攝取是否對腸癌的發展有直接相關,於是開始展開研究。

實驗用小鼠為腺瘤性結腸瘜肉(APC)基因突變鼠,該種小鼠由於先天遺傳,容易長出大腸瘜肉,常被用於模擬人類大腸癌的早期患者。研究人員每天餵食牠們400μL的25%玉米糖漿溶液,這大概相當於人們每天喝一罐約340mL的可樂量,還遠不足以讓小鼠發胖和代謝紊亂。但八周後發現有了變化,雖然它們腸道中產生的腫瘤總數並沒有增多,但竟讓大腸瘜肉長更大。

果糖恐為腫瘤細胞能量來源

玉米糖漿的主成分有葡萄糖和果糖,其中的果糖在小腸中主要是由轉載體蛋白GLUT5進行促進性擴散將果糖送入腸道細胞內利用,吸收效率有限。人類一次攝取大約5g的果糖,就會使小腸中GLUT5飽和,也就是達吸收上限,導致健康人體結腸內的果糖濃度升高。

為了了解腫瘤的生長是否需要依賴果糖的代謝,研究人員開始進一步觀察實驗,他們發現,這些腫瘤中,專門吸收果糖用的GLUT5的表達水平增加了,另外,代謝果糖的果糖激酶(ketohexokinase)和醛縮酶B(aldolase B)的數量也增加。同位素示踪試驗也顯示腫瘤利用了不少果糖。

在腫瘤中,果糖會先經果糖激酶的催化下代謝成果糖-1-磷酸(F-1-P),然後由醛縮酶B裂解成兩個丙糖,或進入糖酵解氧化分解,或被用於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糖酵解對腫瘤細胞來說,不僅僅只是提供能量這麼簡單,同時也為腫瘤細胞所依賴的脂肪酸之合成提供原料。

試驗中,研究人員也發現,在餵食小鼠葡萄糖+果糖後,比起單獨餵食葡萄糖,小鼠腫瘤中的脂肪酸合成竟增加了。而負責果糖代謝的關鍵酵素果糖激酶,或負責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合成酶,都能阻止果糖促癌的生長作用。

研究結論可用於治療或預防大腸癌

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內分泌專家貢薩爾維斯(Marcus Goncalves)表示,此項研究發現,玉米糖漿大多不會經由血液被小鼠吸收,結腸直腸癌細胞利用玉米糖漿作為促進腫瘤生長的燃料。雖然過去的許多研究都顯示結腸直腸癌的發病因子與飲食有關,但無法證明直接的分子機制,而此研究顯示了食糖與結直腸之間有直接的分子機制。

另一位作者Jihye Yun補充道:「我們的發現為大腸癌的治療開闢另一條新的道路與可能性,相較於葡萄糖,果糖並非為人體的存活、生長之必須物質。這也代表著,了解果糖代謝機制有助於大腸癌的治療與預防,值得我們更深入的探討。」

高風險族群 不應飲任何含糖飲料

因此,在藥物控制血糖的同時,得從根本做起,盡量避免飲用這些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料及食品,而非僅依賴藥物即可控制血糖。Marcus Goncalves表示,若為大腸瘜肉的高風險族群,不應該食用任何含糖飲料,若已罹患大腸癌,攝取高果糖玉米糖漿,相當於在餵養自身腫瘤。此研究已刊登於美國《Science》(科學)期刊。

參考資料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