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鼠挑食怎麼辦?

尚未有留言

小時候挑食讓爸媽操碎了心,長大後養了仔,報應總算轉到了我的頭上。

為了給我的鼠仔餵藥,灌胃,皮下、腹腔以及靜脈注射都試過了,然而,鼠仔的喜悲不互通,同一組的數據差異大的不能看。 

  • 為什麼同一組給藥組內數據差異這麼大?
  • 該如何獲取想要的一致性數據? 
  • 給藥姿勢會直接影響到實驗結果嗎?
  • 我的鼠仔怎麼才能健康成長?
  • 如何科學地給小鼠餵藥?

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這一篇啦——

常見給藥方式
經口給藥(Oral)
除了直接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藥物以外,可以用灌胃針進行給藥。

  • 保定小鼠使小鼠身體盡量拉長,並且頭部頸部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方便灌胃針通過喉嚨進入食道。
  • 灌胃針從小鼠口腔進入,一旦通過喉部將注射器和灌胃針豎起,灌胃針正確進入食道後,應該感到非常輕鬆地可以順食道向下插入,此時小鼠基本處於鼻尖向上垂直於地面的狀態。

  • 灌胃針頂端的小球狀突起是防止餵管插入時造成損傷或進入氣管。一般小鼠的胃大約在胸骨末端劍狀軟骨處,可在灌胃前,先在體外估計進針的深度。
  • 灌胃體積過大而超出小鼠胃可承受的限度(比如40 mL/kg 以上),會導致藥物直接進入小腸或發生食道返流。
  • 灌胃時操作不當會導致液體進入肺部,或胃、食道破裂。灌胃前麻醉或鎮靜反而會增加小鼠誤吸(藥物進入肺部)的風險。
  • 一旦發生小鼠嗆到或窒息,應立即停止給藥,取出灌胃針。如果情況嚴重,可以考慮安樂死。
鼻內給藥(IN)
  • 將小鼠固定在手中。
  • 用移液槍或註射器吸取少量藥物,滴在小鼠鼻孔處。
  • 觀察到液滴被小鼠吸入。
  • 反復如此操作,直至給完一定體積的藥物。
  • 鼻內給藥通常用於將藥物或樣品引入肺部,這種方法相較氣管滴注法更為自然。由於鼻粘膜血管豐富,鼻內給藥的效果有時可以類似於靜脈注射。當然,大劑量給藥就不太合適了,容易導緻小鼠呼吸困難或溺水。
皮下注射(SC,SQ)
  • 保定小鼠背部朝上,拇指與食指夾住小鼠頸背側皮膚。
  • 注射針自小鼠頭部向尾部方向進入,插入被提起的頸背側皮膚形成的三角區。

  • 針頭可輕輕向左右擺動,如果很容易擺動就表示進入皮下,再輕輕抽吸,觀察到沒有回血後即可緩慢地將藥物推入。
  • 防止藥物外漏,推入藥物後,可讓針頭在皮下停留幾秒鐘;拔針時,保定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進針部位片刻。
  • 皮下注射的吸收比其他途徑(比如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要慢。注射的藥物應該調至生理pH 且無刺激性。
腹腔注射(IP)
  • 將小鼠固定在手中,小鼠鼻尖朝向地面方向(使肝臟向地面方向,避免進針時插入肝臟)。
  • 由下腹中線偏右(首選右側,因為右側沒有重要臟器)約1~2 mm 處進針,插入約3~5 mm。

  • 回抽針栓觀察無回血或尿液後,輕輕注入藥物。
  • 如果需要反復多次注射,則每次換邊注射。
  • 腹腔注射的藥物溶劑應選擇無刺激性的,以免引起疼痛。
尾靜脈注射(IV)
  • 小鼠尾部3 條靜脈呈品字型分佈,一般採用左右兩側的靜脈。

小鼠尾部左右兩側靜脈位置示意圖 [2]

  • 可將小鼠尾巴放在45~50 ℃溫水中浸泡幾分鐘,或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拭尾部,來消毒並使尾部血管擴張、軟化表皮角質。
  • 注射時,拉直小鼠尾巴,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兩側,由近尾端1/4處(約10~15 mm),針頭與靜脈呈15~20度角(小於30度)進針。進針時,針尖的斜面朝上

  • 開始注入藥物時速度要緩慢,觀察如果無阻力、無白色皮丘出現,說明藥物進入了血管,可正式推入藥物。
  • 如果需要多次尾靜脈注射給藥,注射點應盡可能從尾端開始更換血管位置,按次序向尾根部前移。
  • 拔出針頭後,用拇指按住注射部位輕壓1~2 分鐘,防止出血。
  • 靜脈給藥能更快地吸收藥物。但容易誘發溶血、血栓或血管炎的物質不適合靜脈給藥。
推薦給藥體積

給藥針頭不合適或藥物體積過大都會引起小鼠的不適、應激甚至死亡。

通常我們可以按以下表格中的推薦體積來進行給藥:

表1.小鼠的推薦給藥體積及針頭尺寸 [1-2]

* 0.005 mL/g 為1 分鐘內快速給藥體積,0.025 mL/g 為5-10 分鐘內慢速給藥體積。通常快速給藥速度不超過3 mL/min。

美國實驗動物學會AALAS 對小鼠給藥的最大體積是這樣建議的:

表2.小鼠的最大給藥體積及針頭尺寸 [3]

歐洲EFPIA 和ECVAM 對於不同實驗動物的給藥體積的建議是這樣的:

表3.不同實驗動物不同給藥方式的推薦給藥體積 [4]

括號外數字(左側)為推薦最優體積,括號內數字(右側)為最大體積。

除特殊藥物或實驗,通常藥物pH 值調至7.3~7.4 較為合適。對於小鼠來說,如果腹腔或尾靜脈注射大體積藥物,最好事先將藥品預熱至37 ℃ 左右,以免小鼠體溫過低。

【參考文獻】:

1、Machholz E, et al. Manual Restraint and Common Compound Administration Routes in Mice and Rats. J.Vis.Exp.(67),e2771 (2012).

2、Turner PV,et al. Administration of substances to laboratory animals: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and factors to consider. JAALAS. 50, 600-613 (2011).

3、DVMPTimothy Lawson. LAT Training Manual (Laboratory Animal Technician Training Manual).(2004)

4、Diehl KH A good practice guide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substances and removal of blood, including routes and volumes. J.Appl.Toxicol.21,15-23(2001).

該圖片由Free-PhotosPixabay上發布

生物學霸

作者

生物學霸

生物學霸是中國丁香園旗下專為科研人員打造的公眾號,在這裡可以免費下載文獻、查找實驗 protocol 和優質產品、獲取實用科研乾貨、覽讀科研趣事與心得。丁香園是中國領先的醫療領域連接者以及數字化領域專業服務提供商。成立19年以來,丁香園打造了國內領先的醫療學術論壇及一系列移動產品,並全資籌建了實體診所。通過專業權威的內容分享平台、豐富全面的數據積累、標準化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丁香園連接醫院、醫生、科研人士、患者、生物醫藥企業和保險,覆蓋千萬大眾用戶,並擁有550 萬專業用戶,其中包含200 萬醫生用戶。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