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剖腹產的女性後期再懷孕的可能性或許會下降

近日,一篇發表於國際期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中,來自賓州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針對2000多名已生育完第一個孩子的女性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當初透過剖腹產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與自然產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相比,或許更不容易懷上第二胎。

 

過去25年內,全球平均剖腹產分娩的比例增長了兩倍多,從1990年的6.7%增加到2015年的21.1%。在美國,剖腹產分娩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2018年為31.9%)。過去的35年中,大多數檢查分娩方式與隨後分娩之間關係的研究都提出了一個結論:剖腹產後的再懷孕率會比自然產的要低。研究作者Kristen Kjerulff教授表示,儘管此研究顯示剖腹產的女性要再次懷孕的可能性較小,但無法定義是否為受試者自己的選擇或是其身體受孕率太低所導致。

一項對近600,000名婦女進行的分析報告指出,剖腹產的婦女之後再懷孕的可能性降低了9%。根據此結果,部分人認為剖腹產的女性可能不想要更多的孩子,或者也有可能決定晚一點再生下一個寶寶;而另一部分的人則認為,剖腹產的女性後續再懷孕的可能性較小,有可能是某些因素造成他們需要剖腹產或因為剖腹產本身。為了調查與首次分娩後的後續分娩相關的因素,這項研究透過比較自然產的女性與剖腹產的女性的生育力(“生殖能力,與懷孕意圖無關”)和生育能力(“Live Birth”) 。

 

控制了其他可能因素仍有相同結果

研究人員在女性生育完第一個孩子後就開始對其跟蹤調查,在分娩後的三年期間,每六個月與這些女性進行一次的隨訪。每次隨訪的過程中,這些女性受試者會告知這六個月內進行無安全措施的性生活頻率以及是否尋求過生育建議、檢測及治療等。研究人員針對2021名18-35歲的女性提供的無安全措施的性生活頻率和首次生育後三年內再度懷孕的數據進行分析,其中約有600名女性是以剖腹產的方式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而這些女性大多有年紀偏大、肥胖等特徵,且有較高機率尋求生育建議、檢測及治療等。

與自然產的女性相比,首次分娩以剖腹產方式生育的女性受試者在無安全措施的性生活後懷孕的可能性較小,無論她們是否有試圖受孕。當研究人員控制了產婦年齡、孕前的BMI指數、受孕第一胎的時間、孕期體重增加情況、糖尿病、高血壓、孕期住院等因素後,發現上述的關聯仍然存在。在這項大規模的研究中,首次分娩前和產後36個月隨訪的女性,我們發現剖腹產與無保護措施的性交後受孕率較低有關,儘管藉由剖腹產分娩的女性通常有計劃在第一次分娩後的3年內再生育一個孩子,並且在首次分娩後的36個月內進行無保護的性交,但再生育一個孩子的可能性仍比自然產的女性較低。

 

慎重選擇生育分娩的方式

研究者Legro說:「剖腹產再懷孕的可能性較低的原因,可能是暴露於空氣或污染物中所導致的骨盆腔或輸卵管會影響女性後期懷孕的成功率,也可能是子宮內手術傷口形成的疤痕。」基於本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建議35歲以下、第一胎剖腹產的女性,若在一年內進行無安全措施性生活仍未能懷孕,就應該積極尋求醫學幫助,且本研究數據也許會對向醫生諮詢選擇剖腹產的女性有參考意義,因為最重要的結果是,選擇剖腹產生育的女性未來要再懷孕的機率可能會低於自然產生育的女性。

 

 

資料來源:Kristen H. Kjerulff,Ian M. Paul,Carol S. Weisma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ode of First Delivery and Subsequent Fecundity and Fertility, JAMA Network Open (2020).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3076

 

Ying Chang

作者

Ying Chang

過去在醫療相關領域工作,包含醫療耗材、檢測服務、扶持計畫等。希望能將更多生醫知識和即時消息分享給關注健康醫療的你們!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