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藥物可能降低標靶藥物效能

尚未有留言

文/國家衛生研究院 生技與藥物研究所 王祥宇研究助理、徐祖安研究員

在環境汙染或因生活習慣改變的多種原因影響中,肺癌是目前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其中又以跟抽菸較無關的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率最高(約85%)。過去的肺癌傳統治療方法以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為主,近十年來則有新型的標靶藥物,可治療帶有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活動性突變的肺癌。在經過篩檢確認有EGFR突變的病人,健保已可給付做為第一線治療藥物 (例如:艾瑞莎、得舒緩chi3等藥物)。標靶藥物在臨床上使用與傳統化療藥最大的區別,除了對有效的腫瘤有快速的抑制性外,最主要的優點是相對低很多的副作用。但幾乎無可避免的,病患在使用這類標靶藥一段時間後,腫瘤皆會產生抗藥性突變而導致治療失敗,過去科學研究也發現了很多相關的抗藥性突變(例如EGFR-T790M),並再針對這些突變尋找下一代的標靶新藥。但是,我們認為若能找到能延長現有藥物使用時間的機會,也能對臨床醫師與病人提供很大的幫助。

在過去的諸多研究中,已經發現葡萄糖固醇類藥物(俗稱的類固醇藥)可能減弱化療藥物的療效,但是為了緩和藥物的強烈副作用,臨床醫師仍需要同時合併使用,但標靶治療藥物與葡萄糖固醇類藥物的藥物交互作用研究則尚未有任何資料,所以我們設計了細胞學、動物模式與資料庫分析方法以回答上述的問題。

結果,我們分別在肺癌細胞株、小鼠腫瘤模式的觀察中,意外的發現dexamethasone 這類葡萄糖固醇藥物,可迅速的中和標靶藥的效果。進一步從台灣健保資料庫中分離收集使用艾瑞莎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的肺癌患者數據,觀察合併使用葡萄糖固醇類藥物是否會對患者的預後產生影響,結果也發現在艾瑞莎標靶治療過程中,同時合併使用了葡萄糖固醇類藥物的病人,病情惡化的風險比沒有使用葡萄糖固醇藥的病患高很多(HR=1.96, 1.51-2.54)。即使臨床標靶藥物治療肺癌時,合併使用葡萄糖固醇類藥物非標準程序,但我們仍在資料中發現,超過25%的病患在拿到標靶藥的第一天可能也同時服用了葡萄糖固醇藥物。

根據本研究中合併了細胞學試驗、動物試驗與資料庫分析的結果,我們建議臨床上使用標靶藥物治療肺癌病人時,除了在嚴重的藥物副作用或腫瘤併發症的需求外,應該盡可能降低口服或注射給予葡萄糖固醇類藥物合併治療,避免可能的藥物交互作用,降低了標靶藥的治療效果。

研究內容已發表於:Oncotarget. 2016 Nov 7. doi: 10.18632/oncotarget.13185
Title: Glucocorticoids may compromise the effect of Gefitinib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