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怎麼挑? ELISPOT助您打造專屬你的益生菌

尚未有留言

益生菌品牌琳瑯滿目,菌種也五花八門,常見的有”A菌(L. acidophilus)、B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C菌(Lactobacillus casei)、LG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P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等”,又有品牌強調”腸道定殖、專利包膜、不需冷藏…等”,但問題是這些資訊還是離你的知識認知很遠,本篇文章,就是要告訴你益生菌該怎麼挑,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菌種!

「不必吃益生菌吧?飲食均衡就能得到該有的益菌」一派專家如此肯定。但由於現代人生活繁忙,平日飲食多以外食居多,且所佔比例也逐年增高,因此也有另一派反駁「現今許多疾病多是文明病,多起因於偏食、亂吃,正常飲食對多數人來說是知易行難,適時補充是必要的。」兩派說法其實都言之有理,。

如果您是益生菌的忠誠使用者,又如果您不吃益生菌,究竟吃與不吃的原則是什麼?如何才能聰明吃,更健康?好的益生菌,除了改善體質,也能減緩原有的疾病,但面對琳琅滿目的益生菌,該如何選擇與食用?

人體就像一座堅固的堡壘,當受到病菌侵襲時,體內的免疫大軍就會啟動。當異物入侵或組織受傷時,最先起始的免疫反應是先天免疫反應,先天免疫反應會誘導後天免疫反應的產生,扮演人體重要的保護角色。環境中處處充滿病菌,但身體並不會一直處於感染或生病狀態,就是靠免疫系統時時守護健康。然而,免疫系統之間的平衡,對身體也有一體兩面的影響。如果免疫反應不平衡,往往也會產生嚴重的發炎反應與組織傷害,產生疾病。

人體免疫力如此複雜,那些因素會影響免疫力的高低?免疫系統有好幾道防線,皮膚、黏液是第一道關卡,當細菌通過時,身體就會啟動先天免疫力,例如發炎反應,提醒我們有細菌入侵。近年的研究顯示:腸道菌叢逐漸被視為人類維持健康重要的共生夥伴。人體透過腸道黏膜免疫系統來感知腸道菌叢的變化,維持腸道恆定與誘發系統性的保護應。因此人為改變腸道菌叢已經成為維持健康、預防或治療疾病相當具有潛力的方法。益生菌成為最佳的工具。

生物指標為個人篩選最佳的益生菌種

不過近年來由於基因解碼,個體差異性受到重視,個人化醫療也逐漸興起,現代醫學逐漸走向個人化醫療,任何疾病治此益生菌療都沒有通用原則,因也沒有服用建議的大原則,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遺傳基因和生活飲食習慣都不相同,攝取益生菌的種類與方式當然不一樣。雖然免疫力對人體健康如此重要,但面對現今訪間林林總總的保健食品只一味訴求增強免疫力,如果益生菌是體內免疫系統平衡的關鍵,每個人因為基因、生理狀況的不同,會導致個體對於益生菌產生不同的免疫反應。因此保健食品也不是全都對個人有利,不能亂吃亂補,一定要針對每個人的體質與生理狀況,量身訂做最適合的保健品,才能真正對健康有幫助。由於現今各種生物指標逐漸被採用為個人化醫療的指標,適當的生物指標也能為個人篩選益生菌,為了達到效果最佳化,利用生物指標為個人篩選最佳的益生菌種,才能有效平衡免疫系統。

不同菌種具有不同功效

現今台灣社會大眾的飲食型態,上班族因為繁忙於工作所以外食居多,且其占比逐年升高。依據2013年全國職場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現況調查資料顯示,職場員工午餐外食情形最多,每週午餐外食5天以上者占61.4%,另早餐及晚餐外食5天以上者分別占55.5%及26.6%。外食的小吃餐廳儘管方便美味,但烹調方式多以高油、高鹽、高糖,低膳食纖維,且過於精緻化為多,飲食的不均衡,長期飲食下來對於民眾的腸胃道健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益生菌類的產品已經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保健食品,許多消費者藉此來調整腸道健康以減少便秘腹瀉等症狀,益生菌不只對腸道有益,對於免疫、抗發炎、過敏、高血脂血糖等也有一定的幫助。

營養師表示,人體腸道內寄居了上兆的細菌,腸道便成了益菌及壞菌的殺戮戰場,兩者相互競爭搶奪地盤,而補充益生菌的目的便是增加益菌的士兵數量,維持腸道細菌叢的恆定,降低壞菌產生的毒素,致癌物等對人體有害物質,這也是益生菌為何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這個已蟬聯9年國人好發癌症之冠。然而,市面上的益生菌琳瑯滿目百百種,如何挑選適合的益生菌成為消費者最大的需求。

1.菌種
市面上常見的益生菌包括「Lactobacillus」(乳酸桿菌屬)與「Bifidobacterium」(雙歧桿菌屬)兩大類。其常見的菌種為A菌(L. acidophilus)、B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C菌(Lactobacillus casei)、LG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P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均為有效活菌,較不像腸球菌(Enterococcus)容易被胃酸破壞。

A菌(L. acidophilus):主要定居在小腸,是小腸內數量最多的細菌,在陰道壁、子宮頸和尿道都有它的蹤跡。能降低膽固醇、免疫調節及降低念珠菌屬陰道炎的感染等。

B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比菲德氏菌,簡稱B菌。幫助保持腸道酸性的環境,減少有害菌的繁殖;還能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改善便秘及調節腸道生理機能。

C菌(Lactobacillus casei):相當耐酸,能有效地通過胃酸膽鹼的考驗,而有規模的進入腸道定殖。

LG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正式名稱為鼠李糖乳桿菌GG株。是當前世界上研究最多的益生菌,也是首批被證實能夠在人體腸道存活並定殖的益生菌之一。可在血清中增加足夠的細胞間白素-10,降低引起局部性敏感免疫反應的細胞激素形成。能促進益菌生長、降低對乳品或食物的過敏、治療不明原因或急性腹瀉功能等。

LP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耐胃酸及膽鹽,在腸道中定殖效果良好。能促進體內Th1細胞激素分泌,抑制Th2細胞所造成的敏感免疫反應,達到免疫系統平衡。對於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又稱龍根菌。腸道內的益菌以長雙歧桿菌為主,也是真正的人體原生菌種。能有效調節Th2細胞免疫反應,降低過敏患者血中IgE含量,進而有效的改善因為花粉引起的過敏症狀,也能改善抗生素及食物病原菌造成的腹瀉。

2.劑型、製造技術
常見的劑型以膠囊以及粉末狀為主,由於顆粒或膠囊的製程需要經過高溫加壓,所以很容易破壞菌株造成效果打折,製造膠囊不可避免的則會添加許多化學添加物。而擁有發粉技術的業者則有更高的封裝技術且漸少化學添加劑,所以粉狀的益生菌服用起來更為安心。

3.菌數
腸道所能定殖的益生菌數目有限,並不是數量越多越好,菌數過高會造成反效果,菌株們會互相競爭反而不能發揮其作用。一般來說,1億至100億的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CFU,是一種計算活的細菌數量的方式)左右。市售廠商常會標榜產品具有近千億的菌數,消費者需思考其效果性。

4.保存條件,儲存方法
每件商品的保存條件不近相同,消費者需注意包裝上所標示的保存方法,優良的益生菌穩定性高再加上好的技術製造,一般在室溫下存放即可,但每間廠商技術原理不同,有些怕降低益生菌的存活率而需要置放於冰箱內冷藏。此外,應避免高溫潮濕、日曬的環境。

5.服用好時機
根據研究指出,在餐前30分鐘食用或隨餐食用,吸收率最好,因為這兩個時段可以避免被胃酸破壞,菌種們在腸道內有較高的存活率。重要的是,持續性的使用,隨時讓益菌在腸道保持優勢環境,減少壞菌的滋長,才能真正調節腸道、免疫系統。

菌種名稱讓人眼花撩亂應該怎麼挑?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並不難!

不過這種因個人差異來挑選益生菌的概念,是否只是理想?如何為不同的使用者量身訂做最合適的益生菌產品?有業者已實現這樣的理想。根據該企業表示:由於個人的基因背景不同,對於不同的益生菌株,也會產生不同免疫反應。為了達到個人化益生菌的理想,採用 ELISPOT 快速篩選平台,能從上百種益生菌株的種類中,快速準確的篩選出最能刺激您個人免疫細胞產生干擾素的益生菌株,打造個人專屬的保健品。

以免疫學為基礎的功能性菌種篩選平台—ELISPOT

ELISPOT 利用免疫學原理,分析不同菌種對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這種這種個人化益生菌的篩選平台是利用免疫學原理–抗原抗體結合之方法,酵素免疫 分析法(ELISA)分析人體的免疫細胞與益生菌共培養後產生的細胞激素,並且將此平台與微流體平台結合,製作成自動化的酵素免疫分析晶片。此晶片上固定化了 IFN-γ及 IL-10 的抗體,並且讓 ELISA 的整個反應程序自動化,降低了人為操作的 變因。技術的敏感性可以偵測到單一免疫細胞所分泌的細胞激素,其優勢為能夠快速而大 量篩選菌種,可應用於個人化醫療,為個人量身定做最適合體質的菌種。 使用微流體生物晶片快速篩選平台,可檢測各體周邊血液單核球 對於各菌種產生的免疫反應,藉由生物指標的測量,加以量化,作為治療的指引。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