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給青年的建議 擁有三大新核心能力

在創造台灣電腦王國後,這位創業家要開啟全新的事業。宏碁集團創辦人,現任智融基金會的董事長「Stan哥」施振榮先生,年過70仍保有持續創業之精神,在2004年創辦智融集團,目前規劃成立智聯網基金,協助企業做AIoT產業轉型升級(此計畫目前暫緩中)。而他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草創時期,也給計畫不少意見與協助,實質幫助青年創業家勇敢逐夢。在訪談中,他不斷強調「創業」才是創造價值。同時施振榮鼓舞台灣的青年創業家們:除了解自身優勢,也要擁有三項核心能力。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扶植大量青年創業家

由科技部指導,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執行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從資通訊、生物、醫學、理工等領域學生的創業需求出發,提供為期六個月的專業商業培訓。

這項計畫將指導有志創業的青年們:如何將技術研究轉化為商業點子、創業入門知識、商業演說以及如何獲取創業種子資金資源。培訓內容專為團隊型態的新創家所設計,提供大量團隊建立、溝通訓練、合作與分工的實務演練。

FITI計畫實施至今已有8年時間,培訓13屆學員、輔導520組科技團隊、促進成立163家公司、培育2,726位青年創業種子,並帶動民間投入超過25.2億元的投資。

施振榮至今堅信 創業才是創造價值

施振榮先生與FITI計畫的美好姻緣,是由時任行政院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博士牽線而來。施振榮表示,「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是推廣一個信念:「創新」只是起頭,「創業」才是創造價值。依照這個信念,他鼓勵政府的善用預算來廣邀企業配合。

 

施振榮先生認同這項信念,也認為這是「用政府的預算面對未來需求,並且與企業合作,獲得更多的資源,並落實產業結合」的新運作模式。朱以經濟模式思考這個問題,是台灣適用的新機制。

近期,他發現醫學相關的新創團隊逐年攀升,正好吻合台灣的強項。他認為,應該透過大數據結合智慧醫療,才能優化台灣的創業視角、產生較具未來性,具有新價值的新模式。這點與宏碁在6日宣布與台灣諾華藥廠簽訂合作備忘錄,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領域的行動,不謀而合。

「我不確定未來會變得如何,但我知道電腦會開始蓬勃發展,而我也必須追趕上去!」以施振榮董事長的經驗為例,創辦宏碁初期,他只曉得「微處理器」能夠創造二次工業革命。但是他起初沒有想過這些「機會」具體而言是什麼模樣,預計會有的收益或訂單數量等,唯一肯定的是,只有不斷積累管理者的能力與經驗,先開始做,機會到了才能夠掌握。

創業生態系統形成需要時間

創業需要適切的生態系統,而生態的形成需要時間,再添上為數眾多的人才共同努力。綜觀創新生態系統的建立,台灣的現狀算是成功,而FITI計畫就是一個典型範例。「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有科技部與企業加入,以及跨領域業師的傾囊相授,有效吸引資金,成功創造創業風氣。當然時間很短,現狀仍不完整,所以算是成功。過程中藉由滾動式調整模式,不斷創新的生態與氛圍有創造出來。

近來媒體對於青年創業家的報導相當多,特別是國外的獨角獸企業,而出些差錯後,一蹶不振者也有。施振榮建議各位創業家,切記「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很多企業剛成立時,被媒體捧上天,意氣風發,看來很棒,但他們需要隨時謹記隨時都會遇上挑戰,自己要禁得起打擊。「挫折是常態,成功才是鳳毛麟角」。

而他提到,創業家經常設定IPO這個目標。但眾人問到「IPO是目標還是開始?」他的回答當然是「開始」,這是新創企業發光發熱的開始,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基礎。反之,如果將IPO作為創辦公司的終點,會在日後造成大問題。

宏碁成立8年才IPO 新創企業別躁進

回顧日前他曾在媒體專訪時,提到「新創圈兩個疑慮:獨角獸、IPO迷思」,因為台灣的市場太小。同時更重要的是,IPO不是目標,意即不是你任務的結束,只是一個開始。

正巧,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中,核心精神就是協助新創家「從IP到IPO」,但成立至今已8年,卻還未見新創公司真的上市上櫃,那又如何能稱之為一隻成功的政府計畫?施以宏碁為例,宏碁從創立到IPO,花費長達12年,美國企業到達IPO的平均時間為11年,只有台積電是少數不到10年就達到此目標的。新創家需要認知,尚未IPO只是時機未到。「8年還不夠,我們需要更長、更有耐心的去等待一個開花的結果。」,重要的是,IPO只是從0到1的過程,是要將企業成為更大的企業,而非IPO之後。

台灣市場不夠大 難產生獨角獸企業

同時他提到,青年創業家容易陷入「獨角獸」迷思。他強調「台灣出現獨角獸的機率微乎其微」,首因是台灣的市場不大,欠缺根基。以實例來看,目前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國家,以中國與美國領先,接著日本、德國、歐洲也不算多。從這裡就能知道「市場規模」是決定性的因素。

另外,企業想成為獨角獸需獨特地位,雖台灣在半導體有領先世界的能量,還要有能力「Go Global」走向全球化。台灣企業在這部分相對欠缺,需要國際企業幫助我們進入市場,不若中國可仰賴國內市場養活自己。

台灣人多對於市場分析的能力不足,想要創造獨角獸要深入了解端到端的生態系統,包含的項目相當廣,例如文化與市場需求只是其中兩個。台灣企業多欠缺這項能力,需要時間建構。

仍懷念創業初期 退休後再次創業

40年前,施董事長從0開始創建宏碁,創辦的過程帶給他相當大的成就感,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現在他仍然享受不同的挑戰。有創業精神的人會享受挑戰,與團隊攜手向前、形成默契,在問題中做應變決策,克服問題。他笑稱當時的創業並不像現在這樣要求商業簡報,但整個公司當年度的營運計畫都在腦中,不是說沒有計畫就創業,更像是設定遠程目標、在途中隨機應變,最後達陣。

過去台灣創業環境中,彈性、速度與容錯空間較大是優點,宏碁與台積電仰賴這些優點,成為國際企業。

談青年困境 施振榮建議擁有三大新核心能力

大選將近,不少候選人搶攻青年選票。創業家也成為拉攏的對象。與其一味的要求大環境的不友善,讓自己在創業中失焦,不僅浪費時間,更打擊自己信心。

施振榮董事長提出青年該有的「三大新核心能力」:

問題根源探索力:在提出抱怨前,該想想抱怨的內容,是整個系統性問題嗎?在抱怨後能有新的觀察或發現?如此才能朝解決問題邁進一步。

跨領域整合力:只有懂自己擅長領域還不夠。一位CEO也需要跨領域能力,這些全是專業。

系統性創新力:如前所述,如果抱怨的內容不在問題根源,當然無法解決問題。如有主見,不人云亦云,才有機會找到解決方式。

 

最後施振榮說,「我們台灣很有未來,相對其他國家有相當堅實的民主基礎,也有相當堅定的民間力量,帶動國家往前。」相信擁有民主基礎、以及有民間企業的台灣,能孕育更多的青年創業家。

葉立斌 記者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