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醫療展、醫材展 開拓生醫新市場

尚未有留言

隨著醫療知識的需求提升,醫療服務與資訊科技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2019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及「台灣國際醫材製造及零組件展」於 062730日在世貿一館展出,共計 326家廠商參展,整體展場串聯「醫療」、「健康」、「照護」三大領域,展出六大亮點,展現國產MIT醫材、研發能量,以及醫學照護優勢,為臺灣生醫科技產業開拓新市場。

圖說:外貿協會副董事長莊碩漢(左二)參與貴賓導覽行程,聆聽台灣醫療產業及智慧醫院發展。

兩大展為臺灣最大醫療照護最大的交流平台,展覽包含北醫、大慈生醫、上頂醫學等科技醫療廠商展示多項智慧物聯產品、醫療技術,以及醫療輔助產品。外貿協會副祕書長林芳苗表示,今年現場同步舉辦國際生醫新創論壇及世界雷射醫學大會,於開幕首日攤位吸引許多有興趣的國內外業者的關注與諮詢。

疤痕護理貼片、環保吸管再升級

市售產品的升級,從使用者的需求著手,大慈生醫以50年的生產技術與消費者的回饋經驗,提供醫療等級的疤痕護理貼片」,降低使用者過敏、避免癒合傷口重複傷害。因全球環保意識的興起,因甘蔗吸管、紙吸管僅一次使用性逐步面臨淘汰,不鏽鋼、鈦吸吸管有口感不佳、無法喝熱飲、藏污看不見等問題,玻璃吸管容易破裂,竹、矽膠吸管容易發霉、吸附食物味道等,因此大慈生醫使用玻璃結合醫療矽膠吸管的優點,推出KL矽膠玻璃環保吸管。

預防醫學當道 善用腦部監測技術

腦部醫學影像人工智慧分析技術,結合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的影像與人工智慧演算法,近一步分析腦部健康情形。上頂醫學董事徐泳欽表示,這項技術正在與醫院做技術串連,隨著國內失智人口逐年升高,在預防失智方面,這項檢查技術可提前為罹患失智風險做評估。臨床研究指出,目前失智無藥物可以控制,但及早判斷、介入,可延緩失智的程度,如失眠、飲食控制、運動、減輕壓力等,均有利於延緩腦部疾病的退化。未來此項檢查技術方式,也可應用於腦部相關疾病的檢測與預防,如過動兒、退化性腦部疾病等。

遠距醫療可深入日常生活、院內檢測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遠距醫療的判斷也在進步。8年前,22歲英國籍的男子遠赴國外爬山,因凍傷被當地醫師研判須截肢,病患將自己的傷患處回傳給英國醫師,英國醫師回覆無需截肢,並請他回國治療。臺北醫學大學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高偉峰表示,當時技術不如現在,英國醫師僅依一張照片挽救男子截肢的命運,這也凸顯遠距醫療對疾病判準的重要性。

臺北醫學大學的穿戴式心電圖手環,協助心律不整隨時紀錄病徵,可提高心律不整的驗出率達90%,以利醫師後續病情診斷,目前此項醫材已通過FDA認證。高偉峰指出,傳統的心律不整監測盒是黏貼在身上,配戴時不能洗澡、碰水,再加上臺灣氣候,多數病人用12天就放棄,讓監測效果不佳,現在有手環式的監測工具,不僅便利,也促使心律不整的驗出率提升。

在院內方面,臺北醫學大學研發TED-ICU智能重症照護系統,整合ICU即時監控系統、病歷系統。在監控系統方面,護理人員每小時至病房裡抄下每位患者的生理數值,再手動登錄到電腦,不僅耗時耗力,錯誤率也有近15%,這套系統免除護理人員抄寫的工作,在系統設定方面,以選單減少醫師輸入病歷資料的時間,同時系統後方有24小時輪值的急診醫師監管系統變化,同步提升住院病人的安全性,未來整套智能系統也將導入北醫相關的醫療體系。

程婷 編輯

作者

程婷 編輯

曾任職媒體機構,熱愛簡單的科學與醫學新知,用簡單的文字,協助大眾快速理解最新的技術與知識。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