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門診上路!北榮攜手AILabs寫下新歷史

臺灣醫療水準名列前茅,但過高的門診量、病患數,使醫護人員無法負荷,無形中影響治療品質。近年來,各大醫院掀起人工智慧熱潮,究竟誰能善用AI改善問題?臺北榮總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Labs)攜手建立首套臨床人工智慧自動判讀轉移性腦瘤系統,於 0622日簽署智慧醫療合作意向書,在年初開辦AI門診,有望大幅縮短醫師人工判讀的時間,為臺灣的智慧醫療立下新的歷史篇章。

如何提升AI精準度? 仰賴大批數據的餵養

AI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不斷給予它正確知識的餵養,提升它的判準精準度!」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開心的表示,北榮擁有許多優良的醫師,共同累積數百位病例總共近千個腦轉移瘤癌及聽神經瘤的磁振影像(MRI),由放射線部、神經外科及放射腫瘤科醫師共同標註病灶位置,隨著新的影像與資訊陸續匯入系統,AI可持續學習醫師的專業判讀,經由學習而越來越精進。

圖說:AI自動判讀轉移性腦瘤系統,在幾秒內就能在MRI影像上自動偵測轉移性腦腫瘤的位置(腦左前額葉紅色標註區域代表轉移性腦腫瘤[紅色箭頭],其內綠線標註區代表腫瘤壞死區[綠色箭頭])與測量其大小 (6.7592 cc [黃色箭頭])。(臺北榮總 提供)

今年正式啟動「AI門診」提供民眾醫療服務,結合醫師經驗和AI技術,具高準確率的AI自動判讀轉移性腦瘤系統在臨床中扮演快速診斷與雙重確認的功能,不僅協助醫師加速醫療影像判讀及提高診斷的一致性與精準度,也縮短病人就醫時間及減少侵入式檢查,讓醫師有更多時間留給病人,進行更深度的醫病溝通。

醫療科技的助力 提升整體醫療品質

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代表雙方共同簽署智慧醫療合作意向書,雙方將積極拓展新技術合作計畫,經AI醫療影像自動偵測與判讀、分析影像與診斷,進而即時輔助臨床醫師判讀的決策。張德明表示,未來北榮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將持續合作,共同透過不同的影像及主題進行探討與研究,並協助醫師在更短時間內精準的診斷,達到即早發現及早治療,提升醫療品質,降低醫療成本,達到無遠弗屆的智慧醫療。

程婷 編輯

作者

程婷 編輯

曾任職媒體機構,熱愛簡單的科學與醫學新知,用簡單的文字,協助大眾快速理解最新的技術與知識。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