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腸癌微創手術輔超音波刀 有效止血又傷口小、術後康復期短

一名六十幾歲的男性在某次做甩手運動時,赫然發現腋下長了一顆腫瘤,至醫院把腫瘤切除後,才發現這是乙狀結腸腫瘤轉移出去的癌細胞,不僅如此,後腹腔的淋巴結以及肺部也已經有癌細胞轉移,讓他十分吃驚。轉診至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後,盧建璋主任建議必須趕快做化學治療控制腸癌細胞,但原本在腸道的腫瘤又有阻塞的情形,因此決定先用微創手術,將原發的腫瘤從腸道裡切除。因微創手術的術後恢復期短,患者在術後可以直接接續化學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檢查並無大礙。

雙腿無力跟胸椎脊髓有關?神經外科醫師解析原因

一名60歲林姓婦人,平時還可以從事鋼筋綁紮的工作,但有日突然覺得左腳開始感到麻木感,就醫時被診斷為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但是即使積極控制血糖,麻木感並沒有改善,反而雙腿也都無力,無法走路且連下床站立都有困難;在家人勸說與陪同下,輾轉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醫,經由神經學理學檢查發現此病情並不單純,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其胸椎第九至十節脊髓內長了近4公分脊髓內腫瘤。

老婦喘咳難入眠!看胸腔科無效 竟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65歲張女士因為喘咳、呼吸窘迫,時常喘到半夜無法成眠、甚至頻繁進出急診,就診過胸腔內、外科都苦尋不著病因,即使用類固醇治療也無法改善症狀。收治該案例的土城長庚血液腫瘤科主任暨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謝佳訓主任表示,張女士後來輾轉到血液腫瘤科,做了病理切片,從檢查報告可看到其支氣管下有一團腫瘤,這才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外國科學家發現血小板在腫瘤血管中的新功能

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B(PDGFB)在將PDGF受體β(PDGFRbeta)陽性週細胞募集到血管中起關鍵作用。內皮是此過程中PDGFB的重要來源。血小板構成PDGFB的主要儲​​​​存庫,並在腫瘤微環境中持續活化,使腫瘤暴露於血小板顆粒中所含的大量生長因子。

Science重大突破!科學家在癌細胞中發現大量細菌!出現癌症特異性的菌群!

細菌是在100多年前在人類腫瘤中首次發現的,但由於其生物量低,腫瘤微生物組的表徵仍然具有挑戰性。我們對腫瘤微生物組進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了7種癌症類型(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卵巢癌,胰腺癌,黑素瘤癌,骨癌和腦癌)中的1526種腫瘤及其鄰近的正常組織。我們發現每種類型的腫瘤都有獨特的微生物組組成,乳腺癌具有特別豐富多樣的微生物組。腫瘤內細菌大部分在細胞內,並且存在於癌細胞和免疫細胞中。 我們還注意到腫瘤內細菌或其預測功能與腫瘤類型和亞型,患者的吸煙狀況以及對免疫療法的反應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員開發出治療鼻咽癌的新型抗病毒靶向藥物療法!

由香港浸會大學 (HKBU)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型抗Epstein-Barr病毒(EBV)藥物,該藥物可以選擇性地破壞EBV產生的病毒蛋白,從而導致由BV引起的腫瘤縮小 病毒。 它是第一種成功靶向病毒並以此方式乾擾其在腫瘤細胞中潛伏期的試劑。從潛伏期重新活化EBV的策略是鼻咽癌(NPC)治療的新趨勢,一些非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最近已進入一期或二期臨床試驗。 我們的新藥代表了第一種特異性靶向藥物,可破壞單個病毒蛋白並有效地從其潛伏期重新活化EBV。 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肺癌治療長治久安,標靶藥物新研究有望延長存活期

根據衛福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惡性腫瘤為死因之首,其中又以肺癌蟬聯第一名。而這陣子因肺癌殞落的名人很多,導致民眾提到肺癌便心驚膽顫,更讓患者陷入恐慌。在所有肺癌分類中,又以肺腺癌所佔比例最高,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為病況較嚴重的後期;近年來,標靶藥物儼然成為肺腺癌的救星,但標靶藥物種類多,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北京方案”開啟中國免疫細胞療法之路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特聘教授許中偉在北京宣布,其團隊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所教授黃曉軍團隊合作創立的HLA半相合異體CAR-T免疫細胞治療,成功救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兒童佳辰(化名),至今治愈已逾3年。這也是中國首例單純以HLA半相合異體CAR-T治療的白血病患兒無癌生存時間最久的案例。

告別肝癌殺手來襲 仰賴ctDNA甲基化

癌症是全世界主要死因之一,在臺灣癌症蟬聯 36年 10大死因之首,且肝和肝內膽管癌好發 30至 70歲壯年男性,嚴重影響家中主要經濟來源。目前醫界鼓勵民眾提早篩檢「甲種胎兒蛋白檢查」(AFP)及「腹部超音波檢查」(US),而國際研究中ctDNA甲基化檢驗大幅度提升肝癌檢測性,讓沉默殺手「肝癌」及早驗出,提升病患治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