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 Chang

作者

Ying Chang

過去在醫療相關領域工作,包含醫療耗材、檢測服務、扶持計畫等。希望能將更多生醫知識和即時消息分享給關注健康醫療的你們!

PNAS:治療肥胖的激素可能增加敗血症的風險

想要治療肥胖要特別小心了!最近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指出,一種曾被指出可治療肥胖症的激素會降低由細菌引起的感染的抵抗力,並且是敗血症的危險因素。由Luís Moita領導的一組來自Gulbenkian deCiência研究所(IGC)的科學家與法國、德國和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 PNAS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上。

Cell:腸道發炎和口腔健康有密切關聯

經常腹部疼痛、拉肚子,看醫生卻沒有什麼改善嗎?要不要試著看看牙醫呢?最近發表於國際期刊《Cell》上的一篇研究指出,以腸道發炎為主要特點的消化道疾病,和口腔的健康與否有密接的關聯!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和口腔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造成牙周發炎的口腔細菌,有極大可能是促進貨加劇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關鍵因素。

PLOS Genetics: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遺傳學機制

近期,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並且發表於期刊《PLOS GENETICS》的研究指出,未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與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的子宮DNA具有不同的化學修飾。這些變化涉及可以改變基因活性的DNA甲基化。甲基化的DNA區域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的階段或嚴重程度而不同,並且對參與月經週期的激素有不同的反應。子宮對激素的反應會影響懷孕和子宮組織的其他功能。

第八屆WHO-ICN-ICM三方會議: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受邀分享

由世界衛生組織 (WHO)、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與國際助產聯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 ICM)共同舉辦,每兩年召開一次的三方會議 (WHO-ICN-ICM Triad meeting),今年(2020)原定於5月13日至15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因為疫情關係,延期至6月16日至18日以視訊方式進行。會議主要討論COVID-19、依據實證的政策對話、以及全球護理與助產策略方向。台灣護理學會王秀紅理事長首度受邀分享護理師及學會在COVID-19防疫角色

JID:治療濕疹的新方法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及溫哥華海岸健康研究機構(VCHRI)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種導致濕疹的關鍵酶,它有望成為更好的治療方法。此篇研究已於近日發表於《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期刊上。顆粒酶B與濕疹的瘙癢和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研究人員發現,顆粒酶B透過切割將細胞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而削弱了皮膚屏障,使過敏原更易於穿透。

Hepatology:發現治療兒童肝癌的潛在基因靶點

近日,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辨識出了肝母細胞癌(hepatoblastoma, HB)的潛在新型治療性靶點-YAP1,該研究已於日前刊登於國際期刊《Hepatology》上。肝母細胞癌是一種罕見的兒童肝癌,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該研究分析了YAP1在腫瘤生存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Annals of Oncology:ADT可保護男性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針對義大利威尼托地區4532名男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正在接受雄性素剝奪療法(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ADT)治療前列腺癌的患者更不容易感染冠狀病毒COVID-19,如果他們被感染,也沒有那麼嚴重。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著名的癌症期刊《Annals of Oncology》,研究結果表示ADT似乎可以保護男性免受COVID-19感染。

Nature:科學家培養可長出毛髮的人造皮膚

2004年,當美國科學家首次從成年小鼠皮膚分離出的幹細胞培育出毛囊時,美國脫口秀節目《The Tonight Show》的前主持人Jay Leno開玩笑說,科學家“至少...治療了小鼠的禿頭”。16年後的現在,發表於《Nature》期刊上的Lee等研究者已經從人類幹細胞中再生了毛囊。

Trans Psych:發現K他命治療憂鬱症的關鍵標靶

低劑量的麻醉藥氯胺酮(Ketamine, 俗稱K他命)已被證實對難以治療的抑鬱症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員告知,他們已經確定了氯胺酮的關鍵靶標:大腦中的特定血清素受體。此研究已發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上,為新型有效的抗抑鬱藥帶來了希望。

Cell:吃不胖是天生的,科學家發現“瘦基因”

在你我身邊應該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幾乎也不運動,但就是永遠不會變胖。到底是他天生就這麼幸運嗎?現在,發表於《Cel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就是使這些天生幸運的人可以永保纖瘦的原因。該基因在代謝健康的瘦弱人群中可抵抗體重增加且結果顯示刪除該基因可導致蒼蠅和小鼠變瘦,並發現其在大腦中的表達可能與調節能量消耗有關。

WINWIN打包勝利 兒童科普教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