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 Chang

作者

Ying Chang

過去在醫療相關領域工作,包含醫療耗材、檢測服務、扶持計畫等。希望能將更多生醫知識和即時消息分享給關注健康醫療的你們!

Nat Ecol & Evol:生育年齡上升,懷雙胞胎機率增加

最近你是否有發現,遇見雙胞胎的機率變高了?以往聽到雙胞胎的反應都是很驚喜的,近期卻越來越頻繁遇見雙胞胎,甚至脫口而出:「怎麼你“也”是雙胞胎!」。近日一篇來自西澳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發表於《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女性在30歲後受孕更容易懷上異卵雙胞胎,這是一種身體對抗胚胎生存能力下降所進化的機制。

Front Cell Infect Mi:腸道黏液變化影響腦部疾病

黏液是抵抗腸道中有害細菌的第一道防線,但它是否也可以成為我們防禦腦部疾病的一部部分?先前的研究曾指出腸道細菌的失衡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和其他腦部疾病有關,但確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針對113項神經、腸道和微生物學的深入探討研究後,提出了這些研究的一個共同點-“腸道黏液的變化”。這項研究已發表於《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美研究:懷孕期間接觸“有益菌”可能降低孩子自閉症的風險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一項動物研究指出,若讓妊娠晚期、充滿壓力的媽媽們接觸一些有益的細菌可以有效防止肚子裡的寶寶患上似自閉症狀的疾病。這項研究已發表於《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上,還有一系列針對動物和人類的最新研究,這些研究發現接觸於某些免疫調節微生物可以減輕發炎症狀,同時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

Cell:生酮飲食可改變人體腸道微生物組

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生酮飲食,近年來因爲其在減輕發炎、促進體重減輕和心臟健康方面的益處而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近日,一份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指出,生酮飲食對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組產生了巨大影響。 使用小鼠中進行的其他研究中也顯示,所謂的“酮體(Ketone bodies)”可直接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最終抑制發炎反應。這提供了使用酮體作為一種治療影響腸道自體免疫疾病的方式的益處的證據。

歐科學家:都市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高出29%

義大利研究發現,空氣污染可能是發展為 多發性硬化症 (MS)的危險因素。研究發現,因為農村地區空氣中的懸浮粒子(PM)含量較低,故居住於該地區的人群罹患 多發性硬化症 的風險較低。研究結果顯示,比起農村地區居民,居住在都市化程度較高的人群罹患MS的風險高出29%。

科學家在牙齒中發現ALS的生物標記物!

西奈山的科學家已經確定發現了在童年時期表現的生物標記物,其與退化且通常是致命性的神經系統疾病(稱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或Lou Gehrig病)相關,這項研究發表在5月的《Annals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Neurology》上。

德研究發現:基因變異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非常多樣,包括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近日,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German Center for Diabetes Research ,DZD)研究人員在人類和小鼠中發現一個新的基因家族,它們產生與免疫相關的調節蛋白可以抵消肝臟中的脂肪累積。研究表明,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患者的肝臟和患有脂肪肝的小鼠的這些蛋白質的含量明顯較低。但是,遺傳變異導致這些蛋白質的形成減少。這項研究已發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家醫科醫師:鹽份過量攝取,潛在慢性病風險

臺灣是世界聞名的美食王國,到處都是各種好吃的食物、點心零食、飲料,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是否有注意到自己吃的健康與否?近年來,威脅國人健康的幾項重大疾病,如: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腦中風,甚至癌症都與過量的鹽份攝取有關。

美新冠疫苗臨床測試結果正面 最快明年初問世

美國首個新冠肺炎人體接種試驗第一階段出現「正面」結果,製藥業者Moderna繼3月間展開全球首次人體臨床試驗後,再傳出好消息!Moderna的報告顯示,研發疫苗能提升免疫系統,受試者的抗體數目等同或超過已痊癒的患者。預計7月展開最終階段臨床試驗,最快明年初即可問世。

WINWIN打包勝利 兒童科普教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