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生小孩!」 恐埋下台灣未來經濟隱憂

尚未有留言

自2001年(25萬7千人)起,我國出生率就開始持續下降,2010年為谷底(跌破19萬),即使政府政策大力鼓勵生育,效果仍有限,至2015年止,也只回升至21萬3千人。政府預估,出生率下降與死亡率升高的交叉點可能再過8年就會發生。這將是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如每年勞動人口減少18萬人次,每5人就有1人為老年人,年輕人負擔越亦趨重,社會成本也持續增高。

獨生子2

年輕人不願生育 晚婚是不孕最大關鍵

台灣出生率低的原因,在社會階級與薪資結構不平衡,促使年輕人不願承擔社會、家庭責任,造成晚婚、低生育率的普遍現象。陳思原醫師說,生殖最大的殺手即是老化,會嚴重影響生殖功能,比如精卵老化造成配對不易,年紀大則子宮內膜異位較常發生,造成容易流產…等困難。其次為環境因素,如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生活作息雜亂…等,皆是現代上班族的文明病,其餘才是婦科病、先天性疾病、性病…等。

圖/台大生殖醫學中心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不孕症胚胎培養、生殖科技等研究,定期討論病例以及最新資訊分享,期望讓每位病人都可得到最好及正確的治療。

醫師透過許多數據如:年齡、排卵計算、性行為次數…等參考值可推測不孕的嚴重度,透過檢查染色體數、甲狀腺分泌…等找出原因做診斷,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如加強排卵藥物投入、服用小劑量阿斯匹靈可助子宮與卵巢血流…等。若是高齡不孕想避免染色體異常,則可以透過胚胎著床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GS)選擇較好的胚胎植入。最終關鍵問題還是在年齡,如能盡早規畫婚姻與生育較能解決後續泛生的生育問題,以人工授精及試管嬰兒為例,35歲前成功機率高,38歲後大幅下降,42歲以後下降更多。近年凍卵的風潮盛行,如35歲左右尚未規劃生育的女性可考慮。

建立學術交流平台 致力推動生殖醫學教育

擔任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的陳思原醫師提到,台灣生殖醫學會成立的宗旨主要在學術交流,多年來舉辦學術演講及繼續教育課程,得到專科醫師的廣大迴響,希望透過會內眾多醫師的經驗分享,提供民眾正確的衛教與知識。

  • 未來期許學會對生殖醫學的貢獻有2高1廣:
  1. 安全性提高:在各項技術與操作上能協助患者減少併發症、卵巢過度刺激…等。
  2. 成功率提高:減少多胎比率,對顯微注射、胚胎切片著床優缺點檢討。
  3. 推廣不孕患者及早就醫的觀念,深入檢討醫療體系環境,給患者更友善的醫療服務。
  • 針對政府政策與法規的建議有以下四點:
  1. 修法改善目前對性別的部分,提供家庭「性別平衡」,第一胎限定不可選擇性別,但第二胎後,因應許多家庭的強烈需求,減少不必要醫療資源浪費與對生命的愛惜,理應提供性別平衡的選擇。
  2. 對於沒子宮患者(如癌症手術患者),及弱勢家庭應修法提供補助。
  3. 代理孕母制度須盡快審議相關法規,落實並健全制度及配套措施。
  4. 較具道德或宗教爭議的議題,如未婚女性或同性戀家庭要求人工生殖,相關法規需審議與訂定。

醫者父母心,協助民眾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每位從事生殖醫學醫師的心願,也是學會的初衷,為此希望能與更多醫師的參與及分享,健全台灣生殖醫學醫療體系及法規,落實社會人口健全發展、兩性平衡。


陳思原照片 10008

陳思原 醫師

現任/
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主任
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專任教授


林詳崴 研究員

作者

Will 林詳崴 研究員

擅長生技研究發展與市場應用之專文報導,對於產業市場分析與國家政策法規擁有精闢獨特的洞察力及個人見解,致力推廣生技及醫學新知,希望能與讀者一起關心並參與生技醫療產業,共同迎接新世紀產業「生醫時代」的來臨。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