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易得這7種癌症嗎?

尚未有留言

文/和信醫院 文教部

《成癮》(Addiction)雜誌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酒精是造成7種癌症的元兇。
在研究了來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委員會的十年資料後,研究者們總結出喝酒是直接癌症的原因,這裏的癌症不僅是肝癌,還包括結腸,直腸,乳腺,口腔,咽喉,食道部位的癌症。

「飲酒過多會增加得病風險,但是少量和適度飲酒者也具備一定的風險。」研究作者JENNIE CONNOR這樣說道。她說,其實在癌症面前,沒有什麼所謂「安全的飲酒量」。如果你喝酒,就會有風險。

相比較滴酒不沾的人而言,一天喝50克酒精,大概是2.6杯啤酒或者是三杯6盎司的葡萄酒,會增加四到七倍的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風險,增加1.5倍其他癌症的風險。酒精還會導致皮膚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

科學家不確定酒精是如何導致癌症的,但是乙醛—-在酒精分解後形成的複合物,會損害口腔,咽喉,食道和肝的細胞。但那些戒了酒的人會降低他們得癌症的風險,戒酒的時間越長,風險就會越低。

社交媒體改善乳腺癌治療決策滿意度

來自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乳腺癌確診後使用社交媒體的婦女對他們選擇的治療更加深思熟慮,對選擇的治療決策更滿意。

但研究人員發現對於一些婦女對於使用社交媒體有明顯障礙,特別是老年婦女,受教育較少的女性和少數民族。
研究人員調查了2460名新近診斷為乳腺癌的女性有關電子郵件、短信、社交媒體使用和基於Web的支援團體的情況。通過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資料庫確定患者。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JAMA Oncology)。

總體而言,41%的女性報告偶爾或頻繁使用線上交流。短信和電子郵件是最常見的,使用的女性占35%。22%的女性利用Facebook,Twitter或其他社交媒體網站,12%的人使用基於網路的支援團體。

網上交流在年輕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中更常見。使用情況也有種族差異,46%白人婦女,43%的亞洲的女性報告經常使用,而黑人婦女中為35%和拉丁裔中為33%。

研究人員還發現,經常使用線上交流的婦女對自己的治療決策感受更加積極正面。他們更可能報告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更可能對他們的決定非常滿意。

高溫肉類攝入過多或增加腎癌風險

根據《癌症》(Cancer)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日常飲食中肉類含量過高可因為通過某種烹飪技術如燒烤、煎產生致癌物攝入,從而導致發生腎細胞癌(RCC)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還發現,某些基因突變的個體更容易受到高溫烹飪時產生的有害化合物的影響。

西方飲食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高於平均水準的肉類消費,這已經與增加癌症風險有關。一個可能的機制可能是當肉用某種方法烹飪時產生的有害化合物和煮肉時誘變劑的攝入。烹調肉類用高溫或明火,如燒烤或煎,已知會導致形成致癌物質,包括吡啶類(PhIP)和喹喔啉類(MeIQx)。
為了更好地瞭解導致腎癌的危險因素,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新診斷為腎細胞癌的659名患者和699名從社區招募的健康志願者的飲食模式並收集他們的遺傳信息。

結果表明,與健康個體相比,腎癌患者食用更多的紅肉和白肉。此外,研究人員確定54%的風險增加與PhIP攝入有關,而將近兩倍的風險增加與MeIQx的攝入有關。這是確定在腎癌風險與膳食中的MeIQx存在關聯的首次研究。

結果表明,烹飪方法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會導致與攝入更多肉類有關腎細胞癌風險增高,紅肉和白肉均會導致風險增加。

這項研究也是調查遺傳危險因素和導致腎細胞癌的肉類烹調誘變劑攝入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的第一次研究。體內存在ITPR2基因變異的個體,更容易受到PhIP的影響。該基因已被發現與腎癌和肥胖的風險相關,該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關聯可能可以部分通過接觸肉類烹飪的誘變劑來解釋。

紅肉食用量與腎衰竭有關

在一項調查紅肉對健康影響的最新 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紅肉食用量與腎衰竭的風險增加之間有聯繫。

該研究恰逢其時,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罹患慢性腎臟疾病 (CKD),而且許多人的疾病正發展為終末期腎病 (ESRD)。

目前總的指導方針是建議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質攝入,來幫助控制 CKD,減緩病情進展為 ESRD。為了探討這種聯繫,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新加坡華人健康研究中的 63257 名成人的資料。

在平均歷時 15.5 年的隨訪期後,研究人員發現紅肉攝入量以基於劑量的方式與 ESRD 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那些紅肉食用量在最高四分位數的人與在最低四分位數的人相比,罹患 ESRD 的風險增加 40%。研究人員還發現,用其他來源的蛋白質取代一份紅肉,ESRD 風險降低高達 62%。

作者在《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上寫道,沒有發現與家禽、 魚、 蛋或乳製品攝入量的關聯,而大豆和豆類似乎略有保護作用。

 

本文轉載自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