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食難以克制? 研究發現調控口腹之慾的腦細胞

尚未有留言

歸功於英國華克大學對控制胃口的關鍵腦細胞的突破性發現,節食方式將獲得革命性的改變,華克大學生命科學院 Nicolas Dales 教授團隊發現,存在於大腦裡特定區域的伸長細胞 (tanycytes) ,能夠調控且感知身體的能量水準,

並且檢測食物當中的營養物質,並且能夠直接告訴大腦我們所吃過的食物。研究顯示,腦中的伸長細胞之所以能反應食物中的多種胺基酸,這種感受功能所貧借得細胞結構,與味蕾中胺基酸的受體相似。

胺基酸當中,精氨酸與賴氨酸參與伸長細胞內的絕多數反應,也是這兩種胺基酸所引發的神經衝動為大腦產生了飽足感。這些胺基酸常見於豬肉、牛肉、雞肉、鯖魚、杏、李、梨、豆子當中,食用這些食物會激發人類大腦中的伸長細胞,使人不致感到挨餓。

研究人員將濃縮的精氨酸與賴氨酸加入到實驗動物的腦細胞中,並且以螢光標記這些細胞,以便於觀察添加濃縮胺基酸之後細胞內生化反應的變化,研究人員指出,添加濃縮胺基酸的三十秒後,這些伸長細胞就會完成對胺基酸的感應反應,並將訊息釋放到控制食慾和體重的細胞當中。研究人員發現藉由除去或阻絕這些受體的實驗動物,則無法做出後續的控制食慾反應。

「進食後血液和腦中的胺基酸水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化訊號,能夠讓大腦感受到飽足的感覺,我們認為位於體重控制腦部區域的伸長細胞可以直接感受體內胺基酸水準的變化。未來我們將基於這個實驗提出的方法來協助人們在健康範圍內控制體重」研究人員表示這將為未來的精準飲食策略提供一條新的路徑,因為研究人員可以透過直接刺激腦細胞,而無需藉由食物和消化系統來抑制胃口,從而治療肥胖等相關疾病。

Brain cells that control appetite identified for first time

江盛之 編輯

作者

江 盛之

擅長觀察生技及醫療時事,並關心國際間最新醫療科技動態與發展,運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讓讀者快速閱讀並理解。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