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爸媽認知!藥品不磨粉六大理由

尚未有留言

在臺灣兒童就醫有個獨特的現象,判斷小朋友無法吞藥,醫療院所會先統一將藥丸磨粉、分包後, 給家長帶回以方便給藥,這種看似貼心的作為,其實潛藏許多用藥安全的危機。近年來,越來越多醫療院所推廣以「兒童專用藥品」取代將事先磨粉分包,到底有哪些理由?


一、確實知道吃了什麼藥

越來越多人講求食品溯源、食品產銷履歷等,任何吃進身體的東西都希望一清二楚,那小朋友究竟吃了什麼藥,我們清楚嗎?事實上,藥品磨完粉後,藥的樣態是面目全非,所有藥品砍掉重練和在一起,品項、藥物劑量是否正確一概看不出來,只有負責磨粉的調劑藥師知道,他配了什麼藥,第二關覆核藥師,其實只能辨識每包藥粉體積有沒有平均,家長更無從辨識,這一包裡面到底有什麼藥品。簡單來說,「藥物磨粉」,就是矇著眼睛把醫療人員給你的藥吞了

二、保持藥品原本的樣子,才不影響安定性

藥品上市之前的所有測試都是,以建議服用方式為主,磨成粉之後的穩定性、生體可用率、藥物動力學等等資料非常有限,在有限的證據之下,沒有人能夠保證藥品的效果、副作用、以及保存期限。簡單幾點思考,磨粉之後表面積變大,會增加受潮的可能性、或者在體內崩散速度變快影響藥效與副作用。

此外,有些藥品做成特殊劑型有其原因,舉例來說:腸溶錠在小腸才會開始產生作用,磨粉之後可能會對胃的刺激變大;持續釋放劑型的藥品是為了維持體內濃度穩定,磨粉之後造成體內濃度過高,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性變大。

三、不攝取過多糖粉 

臨床常遇到小孩吃藥之後吐出來,需要再補吃?或者為了讓小朋友肯服藥,能配養樂多一起吃嗎?等等問題。其實藥丸磨粉之後味道刺激且苦,可能造成小孩服藥的恐懼。再加上兒童劑量普遍很少,藥粉的體積很小精準分包不易。有些醫療院所會加糖粉一同配製,一方面增加甜味讓小孩容易服藥,一方面增加體積易於分包,可能因此在無形中攝取了過多糖粉

四、避免藥品大雜燴

藥品分裝的機器無論怎麼清潔,都可能有藥品粉塵殘留,很小的殘留量就可能會造成幾個問題:

  1. 過敏反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是退燒或緩解疼痛常常使用之藥品,不過同時也很多人對此類藥品有過品反應(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對過敏機率約為6%至2.5%)。舉例來說,若小孩對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過敏,而磨粉時機器上有前一位病人的殘留粉末,一起打包之後,小孩可能因此暴露於引發過敏的危機之中。
  2. 將好幾種藥物混在一起磨粉,可能產生化學變化使藥品效果倍增或者打折或產生副作用,無人能預測。

五、使用兒童專用藥品,劑量精準

兒童的生理狀況與成人不同,絕對不能當作「小大人」看待,應需要被視為是一群特殊族群。兒童與成人胃排空的速度不一樣、小腸吸收速度不一樣、體液分布面積也不一樣,這些都會影響藥物的效果。家長可能都有這種經驗,倒出藥粉的時候包裝中仍有殘留,單次劑量不精準可能造成藥物血中濃度過低可能無效,或者分包不準確,血中濃度過高導致嚴重副作用。WHO建議使用兒童專用藥品,依據兒童生理狀況設計的藥品,依體重計算服用毫升數,絕對藥粉分包來的精準。

六、不浪費醫療資源

依據健保署公告資料,民眾就醫需求、整體醫療費用連年上升,精準使用醫療資源變成極為重要的課題。將成人用藥磨粉看似比兒童專用藥水便宜,其實不然。同樣劑量的常見退燒藥acetaminophen,藥丸100mg健保價為0.09元、兒童專用藥水100mg健保價約1.07元,看似藥丸藥價較低,不過將藥師磨粉調劑人力、磨粉設備以及相關耗材費用計入後,藥物磨粉對整體醫療資源耗費比較大

家長可以怎麼做

  1. 就醫時主動詢問醫師或藥師,使用兒童專用藥品
  • 依據健保署年報,2017年10歲以下兒童就醫人次約為5630萬人次,占總就醫人次的67%。事實上,台灣超過100種的兒童專用藥,而且因需求提升,近幾年陸續增加中。
  1. 沒有兒童專用藥品,可服用之前再磨粉
  • 當沒有兒童專用藥品可供選擇時,建議服藥之前再壓碎,可吞服藥粉或泡水溶解服用,盡量減低藥物變質的風險。
  1. 大小孩可練習吞藥
  • 當沒有兒童專用藥品可供選擇時,除了服藥前再磨粉之外,大一點的小孩可以吞服藥丸的方式服藥。國外研究最小從2歲開始可練習,大多建議4-5歲,每個小孩的速度不一樣,建議考量安全量力而為即可。執行吞藥練習的方式,可以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補充品練習,或是市面上有果凍狀的餵藥輔助劑,可以將藥丸包覆之後減少味道與異物感,利於吞服。

參考文獻

  1. WHO:Promotion safety of medicines for children.
  2. Formulations: A Review of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Pediatrics. 2014 Aug;134(2):361-72.
  3. Children are not small adults.Lancet. 1998;352(9128):630
  4. Effectiveness of pediatric pill swallowing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Pediatrics. 2015 May;135(5):883-9.

使用圖片
Kids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People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Background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Image by Steve Buissinne from Pixabay
Image by Bruno Glätsch from Pixabay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雪拉 藥師

作者

雪拉 藥師

因擁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長期關注母嬰政策與用藥安全等方面的議題,曾服務於區域醫院與準醫學中心,目前有超過11年的臨床經驗,以及臺灣藥師進階制度最高等級之P4藥師資格,平日喜愛研究一些的小東西,也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些專業的用藥知識與安全。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