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這類人注意骨本含量!小心脊椎骨折找上門

尚未有留言

30歲以後,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含量會逐漸降低,這是常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醫師洪沛毅表示,更年期婦女、接受化療者、甲狀腺疾病、長期類使用類固醇與年長者等族群需注意自身的骨質流失問題,盡量飲食健康、維持規律運動,避免意外跌倒、撞傷的情況發生,以免脊椎骨折找上您!

年長者跌傷 需注意起床背痛狀況

骨質流失容易使骨頭內部結構薄弱受損,往往只是一個不小心跌坐在地上,恐造成骨折,這些疼痛,年輕人可以不以為意,但年者者恐大大吃不消。洪沛毅表示,骨質正常的流失屬自然老化的正常,但往往輕忽跌傷引發的危機,年長者最常見的受傷部位,以脊椎的壓迫性骨折為主,病人的症狀多數以床上起身時最「痛」,多數病人習慣坐在椅子上睡覺,不敢躺下來睡,因為只要稍微移動身體就痛得要命,躺下去會爬不起來。

脊椎骨折小痛不擔心?醫師:拖太久恐造成駝背、失能

高危險族平日要注重骨本流失的速度,更要重視二度受傷的可能。洪沛毅指出,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症狀表現以背痛為主,會讓人體有駝背變形的情形產生,改變脊椎的力線,使身體重心改變,姿勢不良,容易再次發生跌倒,相對提升二度脊椎骨折的風險,受創嚴重者恐造成失能。

保守治療僅20%25%的病人獲緩解

醫師在評估病人狀況,若無緊急危及生命安全的狀況,會以保守治療為主,先請病人臥床四到六週,若症狀沒有改善才以手術介入治療。但研究發現,保守治療四到六週後,僅20%25%病人疼痛可獲得緩解。洪沛毅憂心忡忡的陳述,年紀大、體能衰弱的年長病人,可能在四到六週的臥床期間面臨高度的風險,如肌肉萎縮無力、心肺功能下降、加速骨質流失、食慾不振、血液黏滯度上升,使中風和肺栓塞的風險增加,躺久了還會有皮膚壓瘡。

微創手術不只1 依自身需求採納手術方式

脊椎壓迫性骨折,對健康的衝擊是全身性的,對於年老、病症多、衰弱的病人治療的時間點成關鍵,民眾可依自身身體狀況、需求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洪沛毅表示,以常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手術為例,微創手術治療不是只有1種,若病人真的有需求,目前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微創「椎體成形術」、「駝背成形術」、「支架成形術」,三種手術均採用局部麻醉下進行,可免去全身麻醉插管的風險,手術時間約20分鐘,傷口約0.2 0.5公分,術後即可下床行走,住院時間僅需一到兩天。

脊椎壓迫性骨折三種微創手術的「差異性」
1.
椎體成形術:於骨折裂縫處灌入低溫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後,改善穩定度,達到止痛效果。
2.
氣球駝背成形術:以氣球撐開塌陷處,再灌入骨水泥。
3.
支架成形術:以鈦合金支架撐開塌陷處,再灌骨水泥。

洪沛毅特別提醒,民眾若脊椎壓迫合併至神經壓迫,需另外進行減壓手術,並加上骨釘固定,此時就必須全身麻醉、傷口會變大、出血量變多。民眾仍慎重考慮自身身體狀況,多與醫師溝通自己真正的需求,若真的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病患,且身體狀況不佳、年紀大病患,建議在一至兩周內採取手術方式。

Photo by rawpixel.com from Pexels

程婷 編輯

作者

程婷 編輯

曾任職媒體機構,熱愛簡單的科學與醫學新知,用簡單的文字,協助大眾快速理解最新的技術與知識。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