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角膜捐贈規則 臺大助菌血症患者發揮大愛

尚未有留言

早年國內器官及角膜捐贈風氣不如歐美等國,以往60%的移植角膜依賴國外眼庫進口,在長途運輸過程中,因氣溫變化、保存技術,影響眼角膜移植手術的成效,病患也需額外負擔依眼角膜品質給付5至10萬不等的金額。依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至108年1月統計,國內等候眼角膜移植患者有815名,為協助盲胞重見光明,衛福部提供經費設立臺灣國家眼庫,由臺大醫院承接,並建立多項標準作業流程,嚴格控管眼角膜品質,提升角膜捐贈量,目前已達成三項傲人成果,其一顧及捐贈者外觀及家屬感受改變角膜摘取方式,其二提高捐贈量與受贈成功率,其三改寫眼角膜規則,讓菌血症患者也能捐贈眼角膜。

圖說:臺大醫院國家眼庫技術員重裝上陣準備執行任務。

臺大改變眼角膜捐贈規則

以往菌血症患者離世後,因血液中存有少量的細菌,無法發揮將眼角膜捐贈給有需要的患者。自2014年至2017年,臺灣國家眼庫收集70例菌血症捐贈的角膜以及627例非菌血症捐贈的角膜,臺大醫院負責團隊以微生物培養技術控管眼角膜的品質,期望增加眼角膜的使用率,以及移植術後的成功率。

依臺大醫院蒐集結果顯示,菌血症捐贈的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為7.1% ,反觀非菌血症捐贈的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為9.1%,且菌血症捐贈眼角膜無一例培養出和血液培養相同菌種;另外兩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無任何差異,平均值均在2900/mm2以上。據統計,非菌血症與菌血症捐贈角膜的使用率均高達98%以上,手術成功率高達99%,且沒有一位使用臺灣國家眼庫接受角膜移植之受贈者術後發生感染,此項成果也刊登於眼科界國際頂尖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進一步提升我國醫療技術。

圖說:臺灣國家眼庫團隊成員合影。

從「心」出發 提高捐贈角膜量

臺灣國家眼庫經由嚴格把關及研究,不僅證實菌血症和非菌血症的捐贈角膜,有相同的角膜品質及安全性,也增加角膜捐贈量及使用率,更改寫以往菌血症患者不得捐贈角膜的思維,不再辜負菌血症角膜捐贈者的大愛。為顧及捐贈者外觀及家屬感受,臺灣國家眼庫將角膜摘取方式由傳統的整顆眼球摘取,進展至僅摘取眼角膜,並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同步提高國人成為眼角膜捐贈者的意願。

臺灣國家眼庫成立至今,國人捐贈角膜量由2013年的220例,截至2018年成長至537例,同步提供角膜緊急修補使用,挽救60多位病人摘除眼球的厄運。衛福部同步修正「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將「眼角膜移植以65歲以下者優先」刪除,提升長者生活品質,且國人使用臺灣國家眼庫角膜費用由政府支付,落實政府照顧全民健康的美意,造福更多盲胞重見光明。

更督眼角膜移植相關資訊:

  1. 臺灣國家眼庫資訊,請詳見官方網站
  2. 菌血症知識+:菌血症與敗血症不同,菌血症是血液中細菌僅簡單存在且量少;而敗血症血液中細菌是大量存在,並具備繁殖性,細菌易產生大量毒素,因此敗血症也被稱為血液中毒。(詳見Differences Between Bacteremia and Septicemia一文)

程婷 編輯

作者

程婷 編輯

曾任職媒體機構,熱愛簡單的科學與醫學新知,用簡單的文字,協助大眾快速理解最新的技術與知識。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