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曙光 國衛院發現「DKK2」基因

尚未有留言

國家衛生研究院本月15日發表研究新突破,發現人體DKK2基因,為抑制肝癌的重要關鍵因子,將有助於未來發展預測罹患肝癌風險、復發風險並研發新藥。

1

肝癌是致死率極高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1萬多人死亡。國家衛生研究院已榮陽團隊第四號染色體基因定序為機主,經歷10年努力,找到與肝癌有關的抑癌基因DKK2,並發現一個新個癌症遺傳機制,將有助於未來發展肝癌風險預測、篩檢與個人化精準醫療的新策略。研究成果已於今年5月20日刊登於國際期刊《PLOS Genetics》。

第四號染色體常出現對偶基因缺失

過去研究發現,人類肝癌組織細胞在第四號染色體長臂的特定區間常出現對偶基因缺失,顯示這個區間可能有與肝癌形成有關的抑癌基因。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蔡世峯特聘研究員、林永豐博士以及跨機構成員,分析第四號染色體缺失區間的基因以及其變異,發展新的檢測方法找出三個與肝癌有關的抑癌基因 UNC5C, DKK2及ZGRF1。

DKK2基因如同引擎啟動器 為癌症遺傳機制新突破

台灣團隊研究DKK2基因,發現一個抑癌基因調控肝癌生長的全新機制,此發現為癌症遺傳機制的重要突破,研究團隊分析比對癌組織細胞以及正常人細胞的DKK2基因序列,發現變異點出現在DKK2基因負責開關的啟動區域核酸序列,而不是在DKK2基因所作出的蛋白質結構。

在大多數癌組織檢體均出現特定一個序列組合,檢測發現此序列組合會造成開關的啟動區域失效,進而讓DKK2基因的蛋白質功能無法正常表達。蔡世峯表示,DKK2有如車子引擎啟動器,啟動器壞了,引擎本身就算沒有故障,車子還是不會跑。因此人的體內DKK2若有特定區域產生變異,無法控制癌細胞生長,罹患肝癌的風險便會升高。

癌症遺傳機制新突破 有助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

此研究驗證了一個新的癌症遺傳機制,即癌細胞會藉由對偶基因啟動區域的篩選過程,影響抑癌基因的功能,最終導致肝癌形成。此項發現為探討肝癌發生機制帶來新的方向,未來將可應用於肝癌的風險評估與早期偵測,並且可望以此學理基礎發展肝癌腫瘤的基因分型分析,對病患加以分類,將有助於發展肝癌的個人化精準醫療。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期支持基因體醫學研究,並與陽明大學等許多機構合作,台灣團隊除了延續榮陽團隊在跨國計畫「人類基因體計畫」的成果,也為發展本土腫瘤基因大數據庫,建立堅實的基礎。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