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關懷打造熟齡陪伴系統 心同學溫馨相伴預習變老

尚未有留言

近年來,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業的概念在全球蔚為風潮,一種可同時具備社會關懷與獲利能力的公司型態,它的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讓其公益理念亦能從市場上取得運作的資源而得以永續下去。若要舉出社會企業的創業案例,腦中浮現的似乎都是初生之犢的面孔,不過也有資深前輩帶著豐沛的社會歷練,轉而投入社會企業的市場。「愛關懷」的創辦人陳麗珠就是其中一例。

iCare愛關懷成立於 2015年 8 月,是由一群成功大學 EMBA 畢業的同學共同創立,期許以「專業」、「熱忱」,融入「愛與關懷」,建構一個關注年長者社區照顧、活動老化以及老老照顧的社會企業。

創辦人之一的陳麗珠,從服務二十餘年的金融業退休後回到台灣,某次偶然警覺到公園和捷運站外有好多老人家。這些長者與照護的外傭語言能力都不高,因此雙方的互動有限,照顧者就自顧自地在一旁聊起天,忽略長者的狀況。有些長者就這樣被推到樹蔭底下,被晾在一旁好幾個小時。陳麗珠對此感到心疼,也不免擔憂自己的老後。「過去不曾體會過長輩的處境,但經過長年高壓工作,加上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開始退化,越來越能將心比心,所以常常想,等我到了65 歲,會想要做什麼?因而激起創業的念頭」

熟齡族群預習變老

愛關懷的核心任務,是招募 40~60歲的「心同學」擔任熟齡陪伴員,除了讓年長者可以獲得將心比心的陪伴之外,另一大目標是讓這些陪伴員能退而不休、預習變老。「愛關懷第一次舉辦的說明會,就有五十多人來參加、招募到四十多人報名正式課程。」這群心同學的特質就是:已退休、有空閒、有存款、子女可能不在身邊、願意到處當義工;另一方面,這群人雖然有退休金,但不習慣只出不進、消耗存款的生活。所以目標是讓陪伴員可以用兼職所領的時薪,感到每個月還有『零用金』的收入、感到自己還能被社會需要而有所產出、預習自己的老後而不恐慌。

「愛關懷的經營方向並非培訓擁有證照的醫療看護,心同學所給予的必須是純粹的生活陪伴,而不是年長者的健康照護,那些工作並不是心同學所能負荷的。課程重點在於認識長者的生心理狀況、如何預防失智」她期望,愛關懷打造的「時間銀行」的制度,能儲存心同學的陪伴時數,等到他們老後可以向愛關懷提領從前累積的陪伴時數,成為被陪伴者。

愛關懷提供就醫陪伴和溫馨陪伴兩種服務,皆非定點式 (居家看戶、安養),兒都是「移動式」的陪伴。「都市上班族的常見困境是,並非無意陪伴父母,但是由於工作不便抽身」可是年紀大了,體力、記憶力都跟著衰退,也越來越不想出門。

愛關懷要提供的,不是醫療專業的看護,而是針對尚有生活基礎自理能力的長輩,在他們還有能力的時候,透過熟齡陪伴高齡的方式進行年長者社區照護,以家人、朋友般的角色相伴長者,多鼓勵他們出門、多與人互動,延緩失智與臥床的到來。內容包含:就醫陪伴、溫馨陪伴、樂活課程及時間銀行等類別,每一類別又可細分成不同項目。例如溫馨陪伴包含智慧型手機操作、逛街、陪伴赴喜宴等;樂活課程有電腦、音樂等主題,以建構樂學生活、在地生活、智慧生活之熟齡學園。

持續學習延緩失智進程

失智是個緩慢的進程,也許不一定要等到很老才會發生,往往極早就會出現前兆「忘了關瓦斯、忘了鎖門,往往被當作粗心迷糊,可能都是失智的徵兆。可是子女都去上班,老人家每天窩在家中對著電視,沒有交流的對象,就是加速失智的原因之一。」

因此愛關懷的溫馨陪伴還有一項特殊的「智慧型手機教學」,讓長輩也有學習新事物、和兒孫互動的機會,並且在親情互動中,獲得心靈的撫慰反饋。「不要責備長輩連密碼都記不住,他們並非抗拒科技,只要可以看到孫子的照片跟影片,他們就能對著螢幕傻笑好久。」

iCare 愛關懷希望藉由提供年長者社會參與之環境,要使心同學的照顧模式,成為高齡社會中的一種新選擇。

 


江盛之 編輯

作者

江 盛之

擅長觀察生技及醫療時事,並關心國際間最新醫療科技動態與發展,運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讓讀者快速閱讀並理解。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