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整合照護模式 成臺灣醫療新亮點

你知道有哪些病,死亡率比癌症還要高嗎?心臟衰竭就是其中一個。根據健保署資料,臺灣每年約有2萬2千人因嚴重心臟衰竭住院,若沒有好好治療、改變生活習慣,三個月內再住院機會高達30%,五年死亡率逼近50%,死亡率比癌症還高!但其實只要好好治療和控制,心臟衰竭並不可怕,近日長庚醫院藉由跨團隊的全人照護模式,讓病患一個月再住院率由10%降至5%以下,生活品質也改善許多,吸引亞太各國率團來臺觀摩。

心臟衰竭是什麼?

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聽起像絕症一樣可怕,但其實不然!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既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副秘書長楊甯貽表示:「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就像以有洞的吸管吸食珍珠奶茶一般,即使再努力運作,也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各器官所需。」心臟疾病患者、具「三高」、肥胖或有心臟病家族病史的人,都屬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喘」,因為心臟要更用力運作,輸出血液供身體所需,可能導致心臟出現結構上的異常、引發更多心臟疾病。

跨團隊照護 對抗心臟衰竭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指出,由於心衰竭病患症狀複雜且多重,因此照顧心臟衰竭病患需要以病患為中心涵蓋身體、心理及社會做全面評估。長庚醫院於2013年成立心臟衰竭中心,參考臺大及基隆長庚照護經驗、了解臺灣現況,發展出跨團隊的整合照護模式,包含心內外及相關疾病照護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藥師、社工師、出院轉介護理師、安寧共照護理師及他科個管師或衛教師等,建構一個積極的多元照護模式來幫助病患。

完善心衰照護 與心臟衰竭和平共處

在此多元照護模式中,當心衰竭病患經心臟團隊醫師診療後,由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師協調整合跨團隊聯繫,導入病患個別性,安排適切完整的照護流程,並提供住院到居家持續性的照護。另外也會引導心臟衰竭病患,從住院中學習自我疾病照護的責任及技巧、健康諮詢、心理支持,讓病患返家復原,減少反覆入院機率,提升病患及照顧者之生活品質。在個案管理師及照護團隊耐心、持續的提供指導與照護下,門診穩定治療的病患,有些能回到職場工作、出國遊玩、甚至有病患能再繼續跑馬拉松,復原狀況相當良好。

心衰照護成臺灣醫療「心」亮點

褚柏顯表示,心臟衰竭病患規律回診治療相當重要,提醒心衰病患應按時服藥,並遵照醫師指示運動、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避免抽菸喝酒、飲食適當勿重鹹,讓心臟衰竭也能跟其他慢性疾病一樣,降低病患本身及照顧者的壓力,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由於此照護模式成效良好,近日國內及來自菲律賓、中國等亞洲的二十位醫護人員參訪團來臺,觀摩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功能性的心衰中心」運作模式,除分享經驗外,也實地參訪病房、心臟復健中心及心臟衰竭門診,希望藉由相互討論激發不同思考的火花,使世界醫療更上一層樓。

參考資料:

  1. 長庚醫院新聞稿-長庚心臟衰竭照護模式 吸引亞太各國率團觀摩參訪
  2. 康健雜誌-心臟衰竭死亡率比癌症還高!需要治療、控制喝水與少鹽
  3. 心臟疾病-臺大醫

Image by Pexels from Pixabay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Image by rawpixel from Pixabay

蘇芷嫻 實習記者

作者

實習記者 蘇芷嫻

對於生物和醫學充滿熱愛,目前就讀於生命科學系,希望能藉由平易近人的文字把生物醫學相關資訊傳遞給大家,也想學習把艱澀難懂的知識轉化成有趣的報導、拓展更多視野。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