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病不斷?健檢名醫:對抗「亞健康」不能不懂預防醫學!

常頭暈頭痛、腹脹、感到疲倦? 身體沒有大疾病,但小問題卻不斷,這就是所謂的「亞健康族群」。據統計全世界高達75%的人都是此狀態。 21世紀是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世紀,而我們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亞健康」。想要避免身體的小毛病變成疾病,就必需培養正確的預防醫學觀念。

 

 

別再等有病才看醫生!「上醫治未病」民眾需自身積極預防

《黃帝內經》便指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的論點。幾十年來在預防醫學第一線服務的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鄭乃源院長,對於「預防醫學」的理念有很深的體悟,他表示,若等疾病出現才求治,將會延遲初期治療的時間,不僅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對病人的預後也有重大的影響。

預防醫學可以分為三段五級。第一段是預防醫學的理想目標,那就是在民眾還健康時,就教會大家趨吉避凶;第二段才是我們常聽到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搶在疾病黃金期治療;而當真的病情加重時,第三段則已是盡可能避免疾病造成失能。鄭乃源院長強調,預防醫學的初段預防,往往都太容易被忽略,需靠民眾自身積極主動。

 

 

疾病是生活習慣的累積,預防醫學介入避免惡化

以國人癌症之首-腸癌來說,便與個人飲食習慣西化有極大關係;十大死因中也至少有四項與心腦血管疾病有所關連,這些疾病當中不乏是因不良的生活習慣所積累。鄭乃源院長表示,平時我們覺得「多吃一餐垃圾食物不會怎麼樣」、「少運動幾天也沒什麼差別」,但這些風險因子恐就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種下。

現在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篩檢的概念仍並不完整,總會以為健檢最終目的是「找到疾病」,但其實,預防醫學是要更進一步的找出「疾病未來發生的可能風險因子,並積極地改善生活型態。」鄭乃源院長強調。

 

預防疾病,瞭解自己不適症狀,從功能醫學檢查開始!

除不良生活習慣累積外,自身不適的小症狀也易被民眾輕忽。聯安統計發現,近8成的民眾,處於亞健康狀態,雖然健診結果並無太大異常,但日常生活中卻出現疲倦、焦慮、壓力、失眠、免疫力下降等諸多困擾。鄭乃源院長說明,這些不適症狀雖然未到疾病階段,但已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亂,若長期忽視這些前兆,未及早介入改善,就有可能衍生出疾病,而耗費更多的醫療資源。

 

那麼,如何在不適症狀出現時,就達到「上醫治未病」的效果呢?鄭乃源院長表示,一般傳統健檢主要是「找疾病」,從肉體、組織、器官去找出病兆,若要能更積極地了解不適症狀背後的成因,可以運用「功能醫學」的檢測來了解身體。

「功能醫學」是以長期維持身體功能為考量,而不只是壓抑症狀,其檢測可透過科學化檢驗,如食物過敏源、性荷爾蒙或壓力荷爾蒙變化、重金屬累積程度、營養素比例是否失衡等,找出體內的不平衡,給予適時及時治療。

鄭乃源院長進一步說明,若將人比喻成一棵大樹,傳統醫學就是幫你診斷樹枝是否有害蟲、枯葉有多少,如同人生病了就以用藥或手術方式摘取病兆。

而功能醫學則會從陽光、空氣、水分、土壤,這些影響元素中去找原因,也就是從個人的營養、壓力、睡眠、環境荷爾蒙等各層面去評估,協助醫師全面性了解病因所在。接著再依據檢測和判讀結果,為客戶量身訂做治療與保健計劃,包括飲食調整、營養補充品以及其他相關的輔助療法,找回身體的平衡與健康。

 

 

鄭乃源院長也再次呼籲,預防醫學是讓現代人免於疾病威脅的最佳方法。而預防醫學的概念,即是整合完整的健康檢查,再搭配功能醫學檢測,從了解自身各種不適症狀開始,找出根本原因,並搭配個人化營養飲食、運動等全面性的健康規劃,才能真正在生活中落實健康管理。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