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觀察+定期篩檢 守護腸道健康遠離腸癌

尚未有留言

被稱之為「第二個大腦」的腸道與身體其他方面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住在腸道內的數百兆個小小居民—腸道菌,更是主宰著我們的體內變化。腸道健康與多種疾病相互關連,包含肥胖、憂鬱症、阿茲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當然還有蟬聯多年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的大腸癌。

台灣罹患大腸癌的比率高居世界第一,然而其實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的治癒率可高達90%呢! 其實透過每天簡單的排便觀察,以及定期的篩檢,就能夠為腸道健康做好把關,從今天起,養成觀察便便的好習慣吧!

健康的排便習慣

大便會受到腸道菌、飲水量以及攝取的食物影響。成年人每天的排便量約100-300公克,顏色為黃褐色,條狀,表面有些許裂紋,膳食纖維攝取充足,則會浮在水面上,味淡無臭。如果消化功能不佳、或是腸道不健康,排便就會出現異常。排便若是三天少於一次,或是一天大於三次,就有便秘或腹瀉的疑慮。可以從最基本的形狀及顏色作為腸道健康的評斷依據。

形狀

顆粒狀的大便,代表停留在大腸的時間太久、含水量低,這類型代表平時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夠充裕,導致腸道蠕動功能差,糞便停留過久、乾燥,進而引起便秘。爛泥狀的大便,代表腸道菌分布失衡,或是蛋白質吸收異常所致。黏滯型的大便,代表攝取的食物當中含有太多的油脂、高蛋白,以及精緻澱粉類的食物。水狀的大便則可能是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應就醫接受治療。

顏色

正常的排便顏色應為黃褐色,稍深稍淺皆無大礙,不過若是出現差異較大的顏色時,可能就需要特別注意了!黑色大便可能是在腸道累積太久,使得接受到的膽汁濃度過高,或是服用鐵劑等藥物也可能使大便變黑,但這皆是短暫性的表現,如果有長期黑便的現象,可尋求醫師幫助,檢查確認是否為腸胃道出血。墨綠色的大便,代表腸道細菌作用不足,因腸道內的食物殘渣,會被膽汁染成墨綠色,再經過細菌作用轉變成為黃色,如果排便為墨綠色,代表腸道細菌作用不佳,或是消化不良、腹瀉等引起。灰白色的大便常見於膽結石的患者,因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以至於膽汁無法排到腸道中所引起。鮮紅色的大便可能是痔瘡或是肛裂造成。而暗紅色的大便則有可能是腸癌,若長期有血便現象應就醫求診。

定期篩檢,遠離大腸癌

除了每日觀察排便外,尚可透過定期篩檢作為輔助,幫助腸道健康的維持。國民健康屬最新國人癌症資料統計指出,五十歲以上罹患腸癌的機率明顯提升,因此健保補助五十歲以上未滿七十五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多加利用。大腸內的腫瘤或息肉,可能因糞便的摩擦而出血,沾附在糞便表面,有時不易用肉眼察覺,透過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檢測出早期的大腸癌或息肉,阻斷癌症後須發展,減少二到三成的大腸癌死亡率。然而糞便潛血檢查有諸多不方便之處,包含糞便的蒐集、保存、送檢等,造成檢測意願降低,近年,台灣亦引進了EZ Detect居家糞便潛血檢測試紙,簡單快速又方便的檢測,提高大眾接受度。不過,只要是檢測,都可能出現偽陽性或的狀況,因此不論是一般的糞便潛血檢測,或是家用試紙檢測,若有出現陽性反應,都應前往醫院做更進一步的複檢確診喔!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