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反而是轉機 抗藥性卻成為癌細胞的弱點

尚未有留言

癌症長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雖從副作用極高的化療至今日已有不少標靶藥物,卻常因治療數月後產生的抗藥性而使癌症治療產生瓶頸,但來自美國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某種特定的抗藥機制可能是對抗癌細胞的關鍵。

蛋白酶體(proteasome)為一種蛋白質複合物,為溶體(lysosome)外的蛋白水解構造,是細胞調控蛋白質數量並除去錯誤摺疊蛋白質的場所,而蛋白酶體僅執行蛋白質分解,決定那些蛋白質應該銷毀,則是泛素連接酶的工作。

此一降解途徑對於細胞周期,基因表現的調節為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研究發現泛蛋白-蛋白酶體路徑異常,常與癌細胞的生長與癌細胞對藥物的抗藥性有關,如果抑制了蛋白酶體就會發生細胞凋亡的現象。

最常使用此一機制的於標靶藥物即為蛋白酶體抑制劑。雖然蛋白酶體抑制劑能夠高效率且專一的殺死腫瘤細胞,但因為癌細胞會對蛋白酶體抑制劑產生抗藥性,限制了這類藥物在癌症治療方面的應用。

研究人員發現許多不同癌症中都會發生一種特定的抗藥機制,透過對幾千種癌細胞系和腫瘤的資料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對蛋白酶體抑制劑有抗藥性的癌細胞,其蛋白酶體的一至多種帽狀結構次體蛋白的表達有受抑制的現象,進而損傷整個帽狀結構,導致細胞抵抗蛋白酶體抑制劑。此項抗藥機制的發現可能可作為一種生物標記,用來判斷癌症病患對於治療藥物的療效成果。

癌細胞可以通過基因表達等多種機制產生抗藥性,反向研究其機制可開發更為有效的新治療方式和藥物,以治療多種癌症甚至解決癌症抗藥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Peter Tsvetkov et al. Suppression of 19S proteasome subunits marks emergence of an altered cell state in diverse cancers PNAS (2016) December 5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