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噪音下也能聽清楚對話 科學家發現大腦會自行補足漏字

尚未有留言

「字詞的前後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這句話乍看之下似乎沒有問題,但仔細看會發現字詞根本全是亂的,為什麼沒有在當下發現呢?其實全是依賴大腦的自行解讀。

有時候一字之差並不妨礙閱讀,但其實原意卻相差甚遠,朋友們在用手機傳Line的時候也常常有打錯字詞但對話仍能持續下去,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能夠忽略這些錯誤呢?當人的眼睛在閱讀時並不是一個一個逐字掃描,而是區域式的掃視,在閱讀整篇文章時眼睛更是跨行閱讀,若是常常閱讀的人甚至能夠多看十幾行。

當接觸到的字詞為常見用語,眼睛粗略掃過後,大腦潛意識便認為這句話是常見語句,按照記憶中的順序自動對文字排序,以自認為正確的意思解讀。

將接觸到的句子轉換成有意義的話語對大腦來說是複雜的,因此較為簡單的單詞片語,大腦會自行推斷,由於人們很容易忽略小細節,所以更容易擷取感知訊息然後讀取成自己期望的意思,這種能力可以幫助大腦在閱讀文章時節省腦力並更有效率。

大腦這樣的處理方式甚至也用在聽覺方面,刊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研究指出,人們能經由大腦聽覺皮層在嘈雜的環境中辨認出語句。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組只在關鍵字母或音節有差別(像faster和 factor)的單字,然後把關鍵音節替換成噪音,向五位受試者播放,在每次播放後讓受試者寫下聽到了什麼詞,並同時觀察他們在聽到時皮層神經元的活動。

研究人員發現,當詞語中的某些部分被噪音覆蓋時,聽覺中樞的某個區域能即時補充缺失的音節,若先前有接觸過這些語句,聽覺中樞能讓人們理解噪音下原本完全無法聽清的詞語。

另一研究則讓七位植入了電極的病人聆聽錄好的句子,其中一些句子是在噪音環境下錄的,而另一些句子則是清楚的。先聽嘈雜的句子時,這些病人無法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但當他們首先聽到的是清楚的句子時,他們的聽覺皮層會改變活動方式,增強語言信號使病人們得以輕鬆理解先前無法聽清楚的句子。

我們的大腦會對熟悉的事物作彙整,接觸過詞語、聲音、氣味以及感覺等形成一個既定的模式,讓大腦在接觸到相同事物時更快判斷並有更多空間去做其他事情,這雖然是大腦具有高階運作功能的證明,但這樣的「聰明」其實也會有誤導我們自己的時候,有時仍須注意那些被忽略的小細節,別讓自己被大腦「欺騙」。

參考文獻:

1.Perceptual restoration of masked speech in human cortex
2.Rapid tuning shifts in human auditory cortex enhanc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3.What’s Up With That: Why It’s So Hard to Catch Your Own Typos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