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百問】生育率下滑 經濟隱憂讓年輕人不敢生

尚未有留言

台灣生育率年年下滑,自2010年跌破19萬至谷底後,至2016年也僅回升至19萬人,由於社會價值觀也趨向年輕化,傳宗接代的傳統文化壓力降低,促使年輕人謹慎評估經濟狀況才會考慮生育,不孕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不外乎是年輕人婚育年齡延後,導至產婦高齡化,早產甚至流產的風險相對提高;環境因素如工作壓力與不正常的飲食與作息也容易導致不孕,影響生育率。

僅管環境因素或體質導致不孕,不孕症治療的花費也會導致夫婦卻步,國健署雖然於104年4月實施不孕症治療補助措施,但申請案件卻非常少,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世明醫師認為經濟上的不安也導致生育率降低,目前政府只靠鼓勵生育口號與少額的托育補助,青年夫婦仍然不敢生,生育年齡提高,產婦有高危險妊娠的機率相對提高,但從事高危險妊娠的婦產科醫師漸漸減少;現行健保體制導致醫界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四大皆空,婦兒科醫師紛紛出走或沒有醫師願意選擇這些科別,透過社會政策,將兒童照顧公共化,平衡工作與家庭的壓力,並提高兒童津貼給付,維持穩定的經濟發展,重視兒童的價值將能提升國人生育率。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的趨勢讓每一胎都顯得珍貴,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現代生殖醫學也希冀透過相關的基因檢測技術與產前檢查,早一步掌握母親體質與胎兒在未出生前的缺陷,李世明醫師表示34歲以上高齡孕婦或是有某些疾病家族史者,可能就必須做一些檢查提前預防並降低風險,但醫師也建議檢查出染色體異常或缺失仍須經由專業諮詢的醫師判斷和說明,才具有實質的意義。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 李世民

 

江盛之 編輯

作者

江 盛之

擅長觀察生技及醫療時事,並關心國際間最新醫療科技動態與發展,運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讓讀者快速閱讀並理解。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