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 產業動態

亞洲生技大展盛大開幕 BIO:臺灣生技發展擁有三大助力

一年一度的生技月在今日正式開展,今年非常特別,因為臺灣生技月首次與全球BIO合作,進一步促成亞洲生技大展(2019 BIO Asia-Taiwan Exhibition)登場。在大會開幕上,全球生技產業組織(BIO)總裁James C. Greenwood表示,臺灣生技發展具有三大強而有力的發展基礎,分別為人工智慧(AI)、資通訊、大數據,在這些獨有資源支持下,讓未來生技研發有無限的可能。

肝癌篩檢技術大革新 一滴血找出癌症指紋ctDNA

沒有B肝、C肝,脂肪肝也增加臺灣人罹患肝癌比例,目前國內研發人員針對肝癌篩檢提出早篩預防的機制,利用少量血液檢驗出循環腫瘤DNA(ctDNA)特定位點基因甲基化程度,並搭配獨特肝癌甲基化預測模型專利技術,有望提高肝癌篩檢性能,讓沉默殺手「肝癌」及早檢出、及早治療,大幅提升病患治療及存活率。

臺灣首創!「椎體撐開器」具回退設計 有效降低手術風險

依健保資料顯示,臺灣每 4名 65歲以上民眾中,就有 1人因為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仰賴「椎體重建手術」的協助,手術的關鍵醫材「椎體撐開器」,是技術門檻非常高的永久性植入物,為有效預防手術中的風險產生,台灣微創首創「椎體撐開器」,以3D立體的方式支撐,並加入回退的安全機制,日前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率先採用,並於臺灣完成第一例國產品椎體重建手術治療。

研究新寵兒─餘甘子 喚起客家人的酸甜記憶

在今年發表一篇研究中,描述餘甘子是富含抗氧化的水果,可改善身體發炎的症狀。在客家村庄常見的餘甘子,是結實纍纍的綠果子,本身帶有酸甜酸甜的滋味,是老一輩客家人常吃的零嘴。比對過往文獻發現,餘甘子在印度與中國的民俗醫學中,被定義為高營養價值的水果,因應前幾年的食安風暴,民眾害怕自己吃不安心,自己摘種餘甘子,並採用「酵道自然農法」、「三層立體種作」的方式,希望推廣餘甘子的好,意外打造出屬於臺灣人在地的品牌─樹重奏。

亞洲生技大會首次登台 超過100家外國廠商參與

一年一度的生技月即將開跑,但今年非常不一樣,臺灣生技月首次與全球BIO合作,並促成「BIO Asia-Taiwan 2019亞洲生技大會」在台展開的盛況,展會活動將在7月24日起至28日於南港展覽館登場。本次活動備受國際市場注目,在雙方共同宣傳下,刷新臺灣歷年生技月的展覽、論壇參與紀錄,據統計有600參展商、1700攤位、25國代表參與論壇,更吸引超過100個國外廠商參展,在開放一對一的媒合報名中,已超過1000場次,目前樂觀預估媒合場次將持續上漲。

頭痛、發燒搞不定?抗流感藥「一錠」搞定

相信每個人都有得過感冒的經驗,症狀包含頭痛、打噴嚏、流鼻水、四肢無力、無法思考等,同步降低工作的效率,晚上更是咳到睡不著,而且身體虛弱的人感冒症狀可拖至2周以上。其實每年政府有提供公費疫苗,但是流感菌種年年不一樣,有時猜錯流感菌種,變成防疫無效,乍看之下,專家們看似年年束手無策,但仍有研發者不肯屈就這樣的困境,研發抗流感藥一錠搞定。

Science:加州幹細胞研究資金將面臨枯竭

從上個月開始,加州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宣布不再接受撥款申請,但對已批准的研究項目仍持續撥款。加州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州政府以30億美金支持幹細胞研究,讓加州成為世界級的幹細胞研究重鎮。目前利用幹細胞治病的良藥尚未出現,面對研究經費即將用完的情形,科學家開始勒緊褲帶,未來加州是否有可能持續投入大批經費來支持幹細胞研究,或許我們可從加州的幹細胞發展歷程一窺全貌。

鑑定罕病新技術 WGS基因定序檢出率逾6成

目前已知罕見疾病近7,000種,受限於以往檢測方法的不足,病患無法及時確診,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加深罕病患者求診時心裡的茫然與無助,國衛院與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攜手成立「台灣罕病研究網絡(Taiwan Rare Disease Network, TRDN)」,利用全基因體定序技術,補足現階段檢測方式未能找出的疾病位點,目前全基因體定序技術的檢出率為63.3%,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等待時間及無效治療的機率,資料庫內目前已建置 139 個家族檢驗,包含病人及家屬的全基因體定序。

臺大產學結盟開課 期許健全牙齒矯正生態

在人口老化及口腔健康意識抬頭的驅動下,牙齒矯正已成為普遍現象。臺大醫院齒顎矯正科與愛齊科技共同開設亞洲第一門隱適美矯正綜合碩士課程,經 50 小時的課程培訓,協助臺大齒顎矯正專科受訓醫師及臨床牙醫學研究所研究生有系統性的學習該項技術,以利提供病患理解牙齒矯正選擇性的多元,提升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期許健全牙齒矯正生態。

WINWIN打包勝利 兒童科普教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