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台灣近八成肝癌患者帶有馬兜鈴酸標記

尚未有留言

台灣每年平均新增 1 萬名肝癌患者,而且肝癌患病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數年前台灣知名演員安鈞璨發現罹患肝癌不久後,十幾天後就離開了人世。肝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不會喊痛,因此往往肝癌晚期才會發現症狀,現今二三十歲就被確診為肝癌的病例,也不再罕見。

「平常不曾發生沒有不舒服狀況,每天正常吃飯、睡覺、上班,體力也都沒問題,怎麼可能會得肝癌?!」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通常都會疑惑: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

最近林口長庚醫院與國立新加坡大學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採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 98 名肝癌患者,竟然顯示其中 8 成,也就是 76 個病人的基因中帶有「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 AA) 的基因突變標記,這顯示肝癌病人或許曾經服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或草藥。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謝森永指出:台灣每年有超過11‚000名新增肝癌病例,約有8‚000人死於肝癌;而8成以上的肝癌病患都患有慢性B型、C型或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過去普遍認為肝癌是由上述慢性疾病所引發的,所以這次的研究相當令人震驚,因為研究顯示台灣多數肝癌的發生,或許都與馬兜鈴酸密不可分!

長庚研究人員根據國際現有的肝癌基因數據,分析全球1400個肝癌案例,結果顯示馬兜鈴酸的基因突變標記也出現在一些亞太國家,像是中國(47%)、韓國(13%)及東南亞國家(56%),但是罕見於日本(2.7%)、歐洲(1.7%)或北美(4.8%)。以上的結果已發表於今年2017年10月18日出刊的「科學轉譯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馬兜鈴酸曾引發大規模腎衰竭  是已知最強致癌物質

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具消炎、消腫與止痛療效,曾被廣泛地作為草藥,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有很強的腎毒性與致癌性,從台灣的上泌尿道癌、膀胱癌及腎細胞癌可找到馬兜鈴酸與基因的複合體,這些癌症病人也含很高的馬兜鈴酸基因突變指紋。

謝森永醫師指出,我國衛福部早在民國92年便公告禁用含馬兜鈴酸的5種中藥材及其製劑,包括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並撤銷含有該類中藥材的藥品許可證,因此,合格的中醫部門與診所的中藥材已不含馬兜鈴酸。。然尚有含量較低者(大多屬草藥)還在使用,如朱砂蓮、尋骨風、青香藤、南木香、通城虎、假大薯、淮通、管南香、鼻血雷、白金古欖等。這些在台灣合格的中醫部門及診所並無使用,大部分皆是民眾自行購買,含量較低的草藥仍在民間私下流竄。

謝森永醫師指出,比利時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曾經發生有百名女性因為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來減肥,因而引發腎臟衰竭,其中多人隨後併發膀胱及泌尿道癌。此外台大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團隊也曾在2012-13年發表研究,指出表馬兜鈴酸與台灣的泌尿道癌的相關性。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與國立新加坡大學的合作團隊,這次更進一步證實,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的基因突變物質中最強的,並高於尼古丁及紫外線等。謝森永表示,希望藉此研究結果提醒肝病患者小心用藥,呼籲肝病患者若有需要,應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治,千萬不可誤信偏方。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