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第一期:腎功能正常,但有血尿、蛋白尿問題

腎絲球過濾率值 (GFR)大於90 ml/min/1.73m2
此階段病人腎功能為正常人的90%,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排尿型態可能會出現夜尿、多尿、血尿、蛋白尿(泡泡尿)。

 

Q1
在上廁所時尿尿出現泡泡而且不會消掉,聽說這樣就表示腎臟有問題?

當小便有泡泡時,最好觀察點是早上第一泡尿的變化,當晚上喝水變少,尿液濃度增加,此時觀察最準確。如果尿液中的泡泡多而且黏稠密集,過了十幾分鐘依然存在,就要警覺身體是否有相關問題或疾病,正常情況下,成人每天約排出100~150毫克的蛋白質(又稱尿蛋白),當小便有泡泡且持久未散時,就要特別注意的可能是腎臟相關疾病所引起的尿蛋白增加,也就是蛋白尿,因為這可能是腎臟病的早期變化與症狀。

Q2
朋友說得了腎臟病就不會好,是真的嗎?

必須是腎臟功能受損超過三個月,導致功能或結構無法恢復正常,這才叫慢性腎臟病。腎臟病是需要積極全面的整體照護,而且腎臟病是可以事先防治,並且在初期發現時就可以延緩惡化速度,甚至還有部分是有機會可以進步的,腎臟病不等於洗腎,平時做好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三少(少鹽、少油、少糖)、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的藥)、一沒有(沒有鮪魚肚)可以防範於未然。

Q3
我是糖尿病患者,我是不是也是腎臟病的潛在患者?

當腎功能正常,而蛋白尿過高,且已經是糖尿病的患者,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很容易產生神經與血管病變,常因為末梢的血液循環不良,而更容易導致腎臟的病變;因此必需聽從醫生指示用藥,按時回診檢查,經過血糖跟蛋白尿藥物治療之後,只要血糖控制良好,腎功能正常,而小便的泡泡跟蛋白尿也有改善,就可以避免腎臟病找上你。

Q4
聽說診斷出原發性高血壓時,已經有第一期或第二期慢性腎臟病了?

若已經有高血壓,一旦發現小便的泡泡許久未消,即使感覺血壓控制正常,也必須盡快回醫院檢查,確認腎功能是否出現惡化的現象,若有惡化,聽從醫生指示與用藥,可以避免發生第一期或第二期的慢性腎臟病。當找不到明顯原因的高血壓,通常稱為「原發性高血壓」,大約占高血壓病人的90~95%。血壓若控制的好可以避免動脈硬化而產生許多併發症。

 

Q5
這三個月血壓愈來愈難控制,代表我已經是腎臟病患者了嗎?

當血壓控制出現了困難,必須查明是否其他因素所造成,像是痛風或飲食作息不正常,缺乏定期就醫接受追蹤治療,不表示就是腎血管性高血壓。

Q6
我抵抗力差又習慣憋尿,常常泌尿道感染跟呼吸道發炎,也需要注意嗎?

當腎功能剩下50%,幾乎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尤其當反覆發生感染跟發炎時,會讓腎功能更加的惡化,建議請做好個人的衛生習慣、千萬不要憋尿;每年流行性感冒季節盡量不出入公共場所,每年定期接種流感疫苗。當經常發生感染與發炎時,長期服用某些止痛藥或抗生素都有可能傷害到腎臟的功能。

Q7
我過胖、腰粗,血壓高又有糖尿病,會比較容易得腎臟病嗎?

腰圍越粗越能反映腹部與內臟脂肪過度堆積的象徵,尤其是成年男性或停經後的女性。同樣身高體重的人,其腰圍愈粗愈容易出現高血糖、高血壓與高血脂等三高以及代謝症候群問題;腰圍過粗更容易罹患三高的慢性病,特別是腹部脂肪是胰島素阻抗的來源,透過減重就可以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繼而減少胰島素阻抗,改變第2型糖尿病的病程,降低腎臟病的發生率。

Q8
我有糖尿病,目前血糖控制中,醫生說洗腎病人中約40%是因為糖尿病引起腎臟疾病,是不是代表我以後一定會得腎臟病呢?

若血糖控制不佳,有非常大的機率罹患慢性腎臟病。根據104年台灣腎病年報資料顯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佔45.0%(102年數值)。除糖尿病外,高血壓與高血脂也是腎臟病成因之一;三高失控會讓腎臟加速的病變,除了影響個人以及家庭生活品質。控制好血糖、血壓與血脂與早期治療,就是避免糖尿病腎臟病變的基本方法。過去國內研究也發現,糖尿病病患進行控制後,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正常數值為7%),發生腎病變的風險降低27%;收縮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則降低到35%。由此可見,血糖、血壓控制良好者,可有效延緩腎臟病變發生。

Q9
請問只要控制好體重就可以避免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嗎?

是的,當人體熱量攝取過時多時,除導致體重增加外,內分泌系統出現問題也會導致體重增加,如甲狀腺低下,女性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此外慢性病控制不佳也會讓體重上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若已經是慢性疾病的患者,針對控制體重的飲食,則建議諮詢營養師給予個別的飲食設計。當體重過重時(25≦BMI<30)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是正常人的(18.5<BMI<25)的1.4倍,而肥胖者(BMI≧ 30)罹患風險是正常人1.83倍。

Q10
善用政府免費健檢資源就能預防慢性腎臟病找上你?

對的,為了幫助國人確認自己是否有三高與腎臟病的問題,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除三高檢查項目外,並提供民眾蛋白尿及腎絲球過濾率等免費腎功能檢查,(40歲以上未滿65歲的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者則每年提供1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避免或延緩發展成末期腎臟疾病,降低洗腎的機會。

 

Q11
除了三高還有什麼因素會引起慢性腎臟病的發生?

例如痛風,尿酸是體內細胞核酸-「普林」代謝的最後產物。尿酸來源有80﹪是體內胺基酸、核酸等分解而來,剩下20﹪則由含普林或核蛋白食物所代謝。體內普林透過肝臟代謝形成尿酸,經由腎臟將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因此,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尿酸會沈聚在腎組織進而影響到腎功能,以及超過65歲的老年人,因器官組織退化;還有長期濫用止痛消炎藥或標示不清的草藥跟偏方,長期的抽煙喝酒也都會影響腎功能;若是有家族腎臟病者,得到腎臟病的機會也比較高。

Q12
維持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就能跟慢性腎臟病說掰掰?

慢性腎臟病初期必須規律用藥治療,不可以自行停藥;特別注意要控制血糖、血壓,保持規律運動與作息,在控制良好的狀況下,腎臟功能或許仍有恢復正常的可能性。維持均衡飲食,避免食用過量肉類與精緻加工品(如蛋糕甜點),多吃蔬菜和全穀類食物;世界腎臟日組織提供8條黃金法則:包括監測及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多喝水、不抽菸、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及定期檢查腎功能,確實執行可協助降低發生腎臟疾病的風險。

Q13
掛號看診好麻煩,可不可以不用看?

初期慢性腎臟病患者仍保留50%以上的腎功能,腎臟依然能正常運作;患者容易忽略定期追蹤與治療的重要性。必須規律用藥治療,避免自行停藥以及注意血糖、血壓的狀況。

Q14
好康逗相報,鄰居說這個護腎我吃就可以,為什麼還要看醫生?

腎臟病並不是腎虧,未經過醫師診治開立處方,不可以亂服成藥或來路不明的偏方或中草藥,甚至是長期使用未經醫師處方的止痛藥,抗生素,利尿劑或減肥藥都可能傷害到腎臟。

 

 

【百問專家】

  1. 郭綜合醫院衛教資訊
  2. 衛福部國健署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