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恐使「米」之營養流失

尚未有留言

稻米、米飯是許多國家的主食來源之一,如亞洲、歐洲南部、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總產量占了約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名,僅次於小麥、玉米。但由於全球暖化問題嚴重,科學家於日前警告,燃燒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情況下,米將喪失部分原有的營養價值,包括蛋白質及維生素含量,恐影響數以百萬的民眾面臨營養不良的風險。

全球暖化現象將影響植物之營養素含量

根據法新社報導,此項報告刊登於《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研究的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流行病學教授德魯諾斯基(Adam Drewnowski)說:「我們發現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特別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吃的植物的營養含量。」「這會對米飯為主食的國家造成破壞性影響。這些國家約 70% 卡路里和大部分營養來自米飯。」實際影響人數高達1.38億至14億。德魯諾斯基表示,風險最大的國家包括那些米飯消耗量最大和國內生產毛額(GDP)最低國家,像是緬甸、寮國和柬埔寨。

二氧化碳濃度高導致稻米之部分營養素減少   恐導致人類營養不良

研究者們實地前往日本與中國做調查,模擬到本世紀下半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預估達568至590ppm。目前剛超過400ppm。研究人員對18種不同品種不同基因的水稻(包括日本粳稻,秈稻,以及目前在亞洲生長的雜交品種)種植於開放的田地並將種植區域外用17公尺寬的八邊形塑膠管圍住,釋放額外的二氧化碳,進行多年的實驗。首次報告了10個國家的綜合營養素之變化,包含蛋白質,微量營養素和維生素。此10個國家的人民之主要熱量供應來源即為稻米類。

研究人員發現,生長在二氧化碳濃度高的環境下,稻米內所含之鐵、鋅、蛋白質和維生素B1、B2、B5 和 B9 全都減少,而這些營養素都是有助身體將食物轉換成能量,與現在的二氧化碳環境相比,蛋白質含量平均下降 10.3%,鐵下降 8%,而鋅下降 5.1%。維生素 B6 和鈣未受影響,且多數品種的維生素 E 增加。若缺少這些營養素將對於人體的生理運作機制大為影響,恐造成營養不良危險。

「節能減碳」需全民一起動起來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濃度的多寡對於植物結構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如同實驗結果顯示,造成稻米之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以及減少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研究人員表示,二氧化碳濃度越高代表著越少接觸氮氣,其氮分子量下降也會影響維生素含量。

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遠超出我們能想像的範圍,且涉及到各個層面,國家與企業要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個人在生活中如何節能減碳,是全人類都須一起盡一份心力的重要課題。

Nana 營養師

作者

Nana 營養師

喜歡關注營養、健康、食品、美食等相關議題,用營養師的專業角度,將艱深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與你們分享。民以「食」為天,自己的健康靠自己來守護,擁有正確的知識是重要的第一步!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