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治療椎管狹窄症 骨鬆患者開刀也不怕

尚未有留言

70歲的林女士有骨質疏鬆症的病史,長年雙腳麻痛和行走困難,讓她苦不堪言,近期更是痛到無力行走,經核磁共振診斷為第4、5腰椎管狹窄症。林女士表示,多年前有醫師建議手術,但當時擔心病史影響、手術後的風險,自己是忍到不能走向醫師尋求協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醫師陳晉瑋表示,在門診常遇到類似的病人,也錯失脊椎手術的黃金治療期,目前手術方式多元,大家應積極溝通,讓退化性、勞動性疾病得到良好的解方,病人經最新的微創手術治療,目前已順利行走出院。

考量病患需求 採用「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術」

目前微創手術的精神,以破壞最小的正常組織為目的,再者考量到林女士有體型肥胖、有骨質疏鬆症的病史,與病人及家屬深入討論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MIDLF-「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術」,手術切口僅5至6公分,比傳統術式減少1/3,出血量也明顯減少,,術後3天即可下床行走,5天後痊癒出院。陳晉瑋表示,病患如果應用傳統椎弓根螺釘固定,一方面手術的置入釘點較困難,另一方面需要廣泛剝離正常背肌組織,容易造成術後肌肉纖維化疼痛、螺釘鬆動等併發症。

圖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因應手術使用的骨釘種類不同,「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的手術可分為健保與自費。陳晉瑋進一步解釋,健保使用海綿骨釘(Cancellous Screw)、自費使用皮質骨釘(Cortex Screw),兩者最大差距為骨釘螺距的不同,海綿骨釘螺距較寬,皮質骨釘較密,值得注意的是骨釘螺距緊密度對術後復原影響大

脊椎退化程度不同 手術方式選擇也大不同

陳晉瑋醫師表示,大約在2年前引進最新的「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 利用X光機透視輔助,便可在較小的切口找到最適合的入釘點,進行骨釘固定及神經減壓。與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相比,不僅手術操作方便,重點是改變釘道角度,與皮質骨接觸面積增大,可提供更強而穩的固定力量,減少骨釘鬆動及鄰近脊椎關節的破壞, 特別適合骨質疏鬆的脊椎管狹窄症患者,以及曾接受過手術,又需要再次手術翻修的病人

圖說:不同的手術方式,影響肌肉、傷口復原的方式,需要醫師進行良好溝通。

此外,大幅減少肌肉組織的剝離及牽扯,讓病人術後提早下床活動,大大增加病人術後滿意度。陳晉瑋提醒,微創脊椎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脊椎疾病,可選擇不同的微創方式,術前需要與醫師詳細討論,才能得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

Image by lecreusois from Pixabay

程婷 編輯

作者

程婷 編輯

曾任職媒體機構,熱愛簡單的科學與醫學新知,用簡單的文字,協助大眾快速理解最新的技術與知識。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