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胰臟癌治療瓶頸!1+1化療助爭取存活
現年58歲的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四期,且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的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地接受化學治療後,時間一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
現年58歲的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四期,且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的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地接受化學治療後,時間一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
台灣癌症基金會曾經調查,癌症病患化療後最常見的三個副作用,疲倦、噁心嘔吐、落髮,都會讓病患對於治療卻步,或是無法順利完成療程。其中最難受的莫過於噁心嘔吐,不僅休息無法改善,還會連帶影響食慾,生活品質極差。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坦承,止吐或改善噁心,是病患是否願意持續治療的關鍵,口服、注射和貼片等藥物的止吐措施也是治療計畫重點。
每年頭頸癌新增案例約8000餘人,在台灣發生率位居第五名,多數病人初次診斷時已為局部晚期或有遠端轉移,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復發率也相當高。而在過往頭頸癌的傳統治療選擇有限,當治療成效不佳時,使患者面臨治療瓶頸,所幸免疫療法問世後,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也延長存活期,更有助提升生活品質,而今年健保署也6月起將免疫療法納入頭頸癌第一線治療選擇,實為患者的一大福音。
對胸腔內科醫師來說,「小細胞肺癌」因為惡性度高,且發現時多已晚期、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不僅是肺癌中最惡霸的類型,也因為過去治療選擇有限,晚期小細胞肺癌幾乎等於絕症,讓醫師和患者既無奈也束手無策,不過隨著免疫治療的進步,目前以化療搭配免疫治療已看到令人振奮的效果,小細胞肺癌可望不再是絕症。
肺癌人數逐年增加,死亡率更為癌症之首,由於早期不易發現,確診時多已是無法開刀的晚期,以前一旦確診晚期往往束手無策,存活期大概只有半年,近幾年免疫療法問世後,合併化療及早使用,有助大幅延長存活期,為晚期肺癌病人帶來新契機。
一位50歲左右的患者,就診時就已有多處轉移,甚至因腫瘤惡化,一度造成胸口腫瘤傷口潰爛至心臟前緣,外觀上腫瘤潰爛的傷口內還能夠看到心臟跳動,後來經過合併化療積極治療後,達傷口平復、腫瘤完全緩解的地步。本來無法走路的他,現在可以走路回診接受追蹤。長庚紀念醫院腫瘤科謝佳訓醫師表示,此類個案要完全痊癒十分少見,但還是有治癒、或控制良好的可能,因此仍須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師治療。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症腫瘤對癌症藥物產生抗藥性的關鍵機制,並且已 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通訊》期刊,此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開發新型藥物,並且有效防止腫瘤對癌症藥物產生耐藥性。
化療是全身性的治療方針。只是化療會傷害腫瘤細胞,也會同時消滅正常與免疫(抵抗)細胞,造成明顯、嚴重的副作用,像是掉頭髮以及嘔吐等。過去多認為化療會造成基因突變,有研究人員想針對這些突變的足跡做研究,未來可望將化療的效果最大化,並且降低癌友的痛苦。
每當我們在生活中聽到癌症,就如臨大敵,也讓癌症這個詞與絕症畫上了等號。在女性癌症首位的乳癌中,「三陰性乳癌」屬於治療相當困難的高惡性乳癌,就像被巫婆纏住一般緊緊不放,難以根除,惡化快速。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新增12,000名乳癌患者,其中15至20%為三陰性乳癌,近來國衛院研究出新的免疫療法,利用抑制致癌基因以及相關因子來治療,期望使治療效果更加良好、幫助患者抵禦病魔。
晚期腸癌佔2成 目標延長存活、降惡化風險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