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萎縮就回不去了!趁「世界腎臟日」了解維護腎功能方法

尚未有留言

3月12日是世界腎臟日,國際腎臟病學會與將每年的3月第二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腎臟日,以求提高人們對慢性腎臟病以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認識,並重視在慢性腎臟病,呼籲各位多多檢測。現在我們來簡單認識腎臟,並了解慢性腎臟病吧。

第一課:認識腎臟

腎臟位於腰部後方,是兩個豆子形狀的器官,大小約一個拳頭大。大家都有在國中時學過,腎臟的主要功用是調節水分,在排除水分時也可調節血壓,調節電解質平衡、排除蛋白質代謝廢物與排除外來化學物質、藥物或毒素等。

可能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慢性腎臟病較常見於幾類人身上。

有慢性病的患者:也就是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高血糖、血壓控制不佳與心臟衰竭,都可能傷害腎臟。

有蛋白尿的人尿液有泡沫可能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男性站著小便時就會因物理因素出現泡沫。可觀察上午起床後第一次小便,如十分鐘後泡沫仍存在,就可找合格醫療院所進行尿液檢查。

痛風患者:尿酸會沉積在腎組織,影響腎功能。

65歲以上長輩:人的身體器官隨年齡增加而退化。

長期服用藥物或偏方:「啊隔壁村庄的阿春說吃這個草藥,腎臟會比較勇健耶!」一位資深少女(俗稱大媽)如是說;同時也有個青年說「加班壓力大,我頭痛都吃止痛藥」前面提到,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毒素與藥物殘留,吞下大量藥物,當然會造成腎臟排不出去而造成損傷,遑論來路不明的偏方,萬萬不可嘗試。(提醒您,如想嘗試中藥,請洽詢合格中醫師)

有腎臟病家族史

可能的初期症狀

醫師提醒,如出現「泡、水、高、貧、倦」,也就是小便泡沫很多、下肢水腫、高血壓、貧血、容易感到疲倦這五個症狀中,只要符合兩項就要立即就醫檢查。

慢性腎臟病簡介

慢性腎臟病有五期,以腎絲球過濾率來判斷腎功能以及進展至哪一期。

第一期的腎功能仍正常,第二期則有略微損傷,症狀為血尿與蛋白尿,偶有水腫症狀,只要控制血糖、血壓,維持健康生活即可。從第三期開始進入中度腎衰竭,腎臟功能僅有正常人的15~59%,且有明顯的倦怠、水腫等症狀,此時需盡可能減緩進入末期腎衰竭,避免喝下湯汁與鹽分,進行低蛋白飲食控制。

什麼是洗腎

俗稱的洗腎,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前者需前往診所進行,後者不用。兩種透析法各有優缺點,需與醫師討論並評估適合的作法。

慢性腎臟病引發的其他病症

當腎臟功能減退,會連帶引發不同疾病,其中兩項是腎性貧血與腎骨病變。

腎骨病變:

腎衰竭會影響骨組織代謝,造成腎骨病變。腎功能早期衰退時,磷離子與鈣離子吸收排泄有不平衡現象,導致副甲狀腺素分泌增加,產生代謝性酸中毒,結果引起「續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進而出現腎骨病變。

在慢性腎臟病進入第四期時可能發生,症狀有骨骼痠痛、皮膚搔癢等。需進行低磷飲食、使用磷結合劑(醫師處方藥)來做治療。

腎性貧血:

在腎臟功能減退後,紅血球生成素產量減少,使得紅血球形成受到抑制,因此貧血。其他如缺鐵、紅血球壽命縮短、慢性血液流失、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都可能造成腎性貧血。

腎性貧血的症狀有皮膚蒼白、頭暈、稍微活動就會喘不過氣來、容易感到疲倦等。不過醫師提醒,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很多,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可能,才會確診為腎性貧血。多採用補充鐵劑或加強透析等方式來做治療。

如何維護腎臟健康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即使已經超出負荷,我們仍不會感覺疼痛。想要保護腎臟,遠離慢性腎臟病,不讓自己發生「三高」,也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就是積極保護腎臟的第一步。

衛福部國健署也提醒您,在平時做到這些事:

三多: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

三少:少鹽、少油、少糖

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物

一沒有:沒有鮪魚肚。

葉立斌 記者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