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有解套! 標靶治療少煩「腦」

尚未有留言

肺癌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每57分鐘就有1人死亡。由於肺癌細胞常可驗出「驅動基因突變」,選擇標靶治療前,醫師建議先進行EGFR及ALK兩大基因檢測,用藥能更精準。

八旬婦基因檢測 找到治療肺癌新方案

有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奶奶,過去曾做EGFR基因檢測,未檢測到基因突變的狀況,只能以化學治療控制癌細胞,直到近幾年經檢測確認屬於ALK陽性肺癌後,採用ALK陽性抑制標靶藥物治療,反應率良好,用藥後腫瘤也得到妥善控制。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洪仁宇主任指出,人體正常細胞如果沒有基因突變,一般來說,被標靶藥物的影響就會比較少,這也是標靶藥物副作用通常會比化學治療要低的原因。

肺癌晚期腦轉很常見 治療有難度

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最常轉移到腦部或骨骼,若是腦部轉移腫瘤體積大,有時可靠開刀接續放射治療,若是密密麻麻的多顆小腫瘤轉移,治療恐怕有難度。

二代ALK抑制劑 腦轉治療更OK

洪仁宇主任表示,太多的腫瘤轉移,治療上會傾向選擇放射治療,或是視病人癌細胞基因突變狀況,選擇相應適合進入腦部的標靶藥物來治療。其中,第一代ALK標靶藥物,因為進到腦部能力比較受限,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若採用第一代ALK標靶藥物的病患,建議要定期追蹤病人腦部,因為可能脖子以下的器官控制得不錯,腦部卻有惡化情形。而第二代ALK藥物則經過修正,針對腦部腫瘤的穿透力優於第一代藥物。

目前ALK標靶藥物已有健保二線給付,但醫師指出,晚期肺癌治療目標以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提高生活品質為主,越晚產生抗藥性對病患越好。有些醫師會讓病人將二線ALK標靶藥物提早至一線使用,但需視病人自身經濟能力而定。

高醫跨科團隊醫療  肺癌治療免北漂

以往肺癌腦轉移治療常需遠赴北部醫治,不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特別整合包含胸腔內外科、放射科、護理師、營養師甚至是心理治療師等,跨科別全方位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讓病人無需北漂安心醫治。醫師提醒民眾,肺癌早期診斷篩檢很重要,不要等到晚期才發現,增添治療難度。

本文授權轉載自 健康醫療網

Image by Myriams-Fotos from Pixabay

健康醫療網

作者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正確的健康觀念!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