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時代,台灣準備好了嗎?

尚未有留言

自2016年以來,生醫觀點團隊介紹了許多“精準醫療”的觀念、應用及趨勢。簡單來說,精準醫療就是一個建立在了解個人基因、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疾病治療和預防方法。 美國正是推動全球精準醫療的最大推手!美國預計在2016年將在“精準醫療計劃”上投資2.15億美元,將收集百萬名美國志願者基因、健康狀況數據,找尋科學證據,將“精準醫療”從概念推進到臨床應用。如果美國已經準備好了,那台灣呢?

精準醫療補充:如果人們能夠深刻了解自己的遺傳、基因與外在環境的相對性,那麼對於疾病的預測將能更加準確。歐巴馬曾說“要在正確的時間,給正確的人,正確的治療,這將成為一種基本的醫療態度”。 

美國做了那些準備?

美國在精準醫療領域,看似只是歐巴馬突然登高一呼,但其實美國已經做了長期的積累和醞釀。可以說,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到“腫瘤基因組計劃”(TCGA)等多個大型基因組研究計劃,再到這次的“精準醫療計劃”,美國在按照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向“精準醫療”邁進。

若從技術準備角度來看,由於基因位點及運算技術不斷精進,“千元基因檢測組”已經實現!再加上生物科技的進步,大數據和雲端運算等醫療領域的技術也在迅速發展。這些技術的發展為“精準醫療”提供了技術保障。

若從社會角度來看,人們越來越接受基因檢測的結果,已經有像GenetWorx或者Quest Dx此類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出現,23andme公司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支持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對醫療行業而言,從醫療管理機構到醫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在慢慢發生變化。列舉如下:

  1. 疾病分類的轉變:在醫療行業中,每一種疾病都有與其對應的唯一代碼(code),從而完成對不同人的不同疾病的統一記錄。 “國際疾病分類”(ICD)就是這些代碼的官方管理方式,如果能在“國際疾病分類”中增加遺傳檢測相關分類,將加速疾病分類往遺傳和基因組水平的精準分類和管理方向發展。
  2. 專業術語的更新: 美國醫藥協會(AMA)的“當前診治代碼”中已經有101個遺傳檢測術語。 AMA將推薦遺傳檢測術語進入“國際疾病分類”術語,從而促進遺傳檢測診斷方法的創新,以此提高病人治療效果。
  3. 從業人員標準提升: 美國護理聯盟(ANA)的專業化標準已涵蓋遺傳/基因領域,其中規定護士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將遺傳和基因資訊應用於臨床,向服務對象示範遺傳、基因資訊和服務的重要性。

綜合上述,可見得美國在精準醫療計劃已經具備了實施的基本條件。跟“精準醫療”有關的幾乎所有相關醫療機構,都已經針對遺傳和基因進行了相關準備。

美國準備好了,台灣呢?

雖然台灣在精準醫療領域也發展的很快速,目前有關遺傳和基因訊息都已經在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並發揮一定的判斷作用。但若以美國為師,整合醫療產業鏈,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精準醫療必須重視邏輯與數據

可以由幾個面向來檢視台灣的基礎準備工作是否足夠:

  • 醫療資訊記錄:對“精準醫療”而言,醫療資訊記錄將要有一套高標準的樣本規範來收集與記錄,除了現有醫療記錄裡需要提供的病人基本資料外,還要提供三代的家族病史,父母基因資訊,個人飲食習慣、運動和生活習慣等等,並且與穿戴式裝備監控的資訊相結合,以提供更加精確的生活習慣資訊,並且嘗試與其它影像學數據相結合,交互比對得到更有意義的結果。
  • 電子病歷系統:目前的病歷系統,只包含傳統的病歷記錄,不包含遺傳和基因組檢測資訊,既然用藥須基於基因狀態,那麼電子病歷系統就必須統一添加此類內容,才能讓醫生在用藥時可以參與個人基因組資訊判斷藥物特性及藥量是否合適。
  • 藥物下單系統和護理系統:應根據基因檢測結果做藥物下單的考量。首先,查看基因資料和疾病關聯性,再根據病人對藥物的敏感性開具處方;同時,在用藥後的過程中,持續觀察藥物帶來的反應,以保證臨床以及科學研究上的精準用藥準確性。
  • 精準醫療大數據系統:“精準醫療”所需要的資訊,都需要透過精準的大數據分析系統來達成。目前,醫療系統所提供的服務,都無法滿足存儲、管理、分析這些“精準醫療”數據的能力,而且遺傳學和基因學知識是“精準醫療”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如何透過大數據系統實現,是對現有資訊系統最大的挑戰。

生醫編輯群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