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可以喝 台灣人做到了!

尚未有留言
水資源很可貴,海水雖然多,卻無法飲用,因此飲用水更是珍貴。台灣研發團隊發展新科技,透過低耗能程序,讓海水化為小分子、品質高的飲用水,這項「台灣之光」除了將應用於台南、金門等地,也將擴展至世界各偏遠地區。

海水淨化成飲用水 也可運用於農業、醫療用途

研發團隊主持人李岳桓總經理表示,實驗發現,這種小分子飲用水不只可以喝,用於植物栽種、魚類飼養,似乎可促進細胞修復、生長,除了應用於農業、養殖業,未來說不定可用於透析藥水、點滴輸液等醫療產品,應用範圍非常廣大。

好水送至偏遠地區 人道救援刻不容緩

全球綠能分子水銀行基金會創辦人劉增基也在該基金會開幕典禮中表示,希望未來將這項技術引進各地臨海海水淡化廠,或將這種「好水」送至偏遠、貧困地區,幫助改善缺水狀況,滿足世界用水需求。

新科技減少耗能 讓水分子更好吸收

李岳桓總經理指出,傳統淨化水質方式以逆滲透技術(Reverse osmosis;RO)為主,這種淨化水質方式是以濾心過濾,過濾需要經過兩、三道程序,以分子大小為過濾標準,雖然可以過濾重金屬,但一些有機物、化合物分子極小,常成為漏網之魚。
相較之下,新技術運用太陽熱能,透過熱循環交換分子裂解法將海水中的水分子與鹽類雜質分離,98%的能源可以再回收,使用電量為傳統逆滲透的三分之二,不只成本更低,水的品質也更提升,由於是小分子水,因此吸收更為迅速,身體、植物、生物體等,也更能有效運用。

少吃肉 減少水足跡

研發團隊工程師張立表示,全世界約有20到30億人面臨缺水危機,未來缺水狀況只會越來越嚴峻,選擇食品、消費品時,水足跡很可能成為訂價標準,以製作一個牛肉漢堡為例,從牛隻飼養到小麥種植、烹煮等,大約需要使用2500公升的水,若想節省用水、減少水足跡,建議少吃肉,以植物性食物取代肉類,選擇消費品、生活型態時,也應將水足跡納入考量,共同珍惜水資源。
本文授權轉載自
健康養生新聞資訊網路媒體-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作者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正確的健康觀念!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