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

讓主動脈剝離奪命!遠離兩大關鍵風險因子就能保命

近兩年常見許多名人主動脈剝離、猝死的新聞,其實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國人奪命元兇,其中「主動脈剝離」更是致死率特別高的急症,據統計若患者沒有即時治療,有過半患者可能在48小時內死亡,這可怕的急症該怎麼防範?其實會造成主動脈剝離主要跟兩大因素有關:高血壓、血管硬化,高風險者更應該藉由日常生活改變及運動來預防,讓血管保持彈性、維持適當的血壓。

胸痛別硬忍! 主動脈剝離6大因子都是隱藏版殺手

55歲蔡先生為40年老菸槍,多年前發現罹患高血壓,但認為沒有症狀,便無服藥控制,直到日前突然感到胸悶、胸痛,以為吃止痛藥可緩解,卻遲不見效,直到劇痛難耐,前往當地醫院急診,確診為主動脈剝離,醫師建議立即轉院治療,術後恢復良好,其83歲父親慶幸:「謝謝醫師還我一個兒子!」

【心臟權威魏崢專訪】血壓超高要警覺 注意心臟殺手「主動脈剝離」

血壓超高要控制,注意心臟殺手「主動脈剝離」!心臟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表示,許多人無故猝死,可能就是「主動脈剝離」,只有一半的人有機會到醫院急救,剩下一半中途即離世,呼籲血壓超過170mmHg,應定期量血壓,控制血壓,是預防「主動脈剝離」最好方式。

臺大研究獲FDA採納 這款抗生素易釀主動脈剝離

抗生素是對抗疾病的利器,使細菌無法繼續傳播,幫助人們恢復健康,促使死亡率降低。臺大醫院2015年與2018年研究均指出,病人服用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抗生素恐增加主動脈瘤或主動脈血管破裂的風險,導致病人出血,使致死率提高2倍。這兩項研究採用臺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曾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美國心臟醫學會期刊》(JACC),並於2018年底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引用,並要求所有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的處方用藥與用藥指南需添加警語。

WINWIN打包勝利 兒童科普教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