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於《身心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 期刊上的研究,發現腸道中一部分的微生物與主管情緒控制及一般行為的大腦區域存在互動關係。這也許是科學家首次在健康的人體上發現這種特別的機制,也就是「大腦–腸道–微生物群」之間的交互作用,也許在人類的健康和行為中佔有重要的功能。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顯示齧齒動物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諸如焦慮和抑鬱等症狀,都與腸道中的微生物群多寡有關。然而,一直以來都未曾在人類身上證明這一點。研究團隊以40 名健康女性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以便檢驗與統計樣本當中的腸道菌群種類及含量,並且證實腸道菌群與大腦和行為的相互關聯。隨後,這些婦女必須觀看一些關於人類臉孔、活動、物體的相關影像,並同時進行大腦核磁共振造影 (MRI),研究團隊解此觀察影像所引起的情緒犯應。
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婦女的身上可以區辨出主要兩組會產生影響的腸道菌群:其中33名女性身上只有一種稱為擬桿菌屬 (Bateroides) 的細菌,另外一組細菌普雷沃 Prevotella 則在剩下 7 名樣本當中含量較高。 Prevotella 含量較高的參與者控制情緒、注意力與感官的大腦區域擁有更大的聯繫,同時,這些女性的海馬迴也比較小,在觀看負面影像時也比較不活躍。而海馬迴在大腦中的功能是用來調節情緒、意識,並且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所以這些餐與者在參觀看負面影像時,有諸如焦慮、煩躁等強烈的負面情緒出現。
另一組擬桿菌屬餐與者的大腦額葉皮層和另7位參與者相當不同,他們的大腦額葉皮層和腦島也就是處理問題與複雜訊息的區域,具有更多的灰質含量,海馬迴也較為活躍。這 33 個樣本在關看負面影像時,產生負面情緒的機率也比較低。
這項有趣的結果證實 「大腦–腸道–微生物群」之間的交互關係的確與情緒有著某種關係,不過研究人員目前仍不清楚遭遇不愉快情緒時,腸道當中的細菌影響大腦的機制是什麼,可是後續研究也許能讓我們了解食物及細菌如何影響著我們的身體以及心靈活動。
資料來源
Association between gut bacteria and emotion, suggest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