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阿嬤頭痛、嗜睡 原來大腦長2顆動脈瘤!

尚未有留言

一名70歲阿嬤原本四肢健全、活動自如。有一天突然頭痛、腰痛,持續兩、三天後開始嗜睡,人一直不太清醒,家人感覺不對勁,就趕快帶阿嬤去急診就醫。醫師替她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描,但沒有看到明顯顱內出血。這可能因出血已經三天,造成出血在電腦斷層中不明顯。在高度懷疑病人有蜘蛛膜下腔出血下,醫師幫她做腰椎穿刺,發現脊髓液呈黃紅色,代表有顱內出血並流入脊椎的蜘蛛膜下腔。進一步腦部血管電腦斷層掃描顯示,這位阿嬤的腦部左側動脈竟長了兩顆動脈瘤,證實了阿嬤是因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導致這些症狀。

這位阿嬤的主治醫師是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游健生,游醫師及腦血管疾病圑隊趕緊為她動手術夾閉所有動脈瘤。後續治療過程中出現蜘蛛膜下腔出血後常見的合併症:水腦症。經過引流手術治療後,水腦現象大為緩解,阿嬤發病時整天臥床,治療後已經可以行走,術後狀況良好。

顱內動脈瘤破裂 死亡率30%-50%

游健生醫師表示,動脈瘤就好像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彷彿一顆水球,隨著體積擴大,血管壁會越來越薄、很容易破,動脈瘤一破,很常引起蜘蛛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達30%-50%。一般動脈瘤都只有一顆,即使長了兩顆,也多半出現於不同側,像上述70歲病患,大腦同側血管長出兩顆動脈瘤的情況非常少見。

動脈瘤破裂時,典型症狀則是劇烈頭痛,也有患者因出血導致腦部不正常放電而產生癲癇。游健生醫師指出,當有癲癇症狀,就得使用抗癲癇藥物,以免癲癇持續傷害大腦細胞,越快治療,越能避免病情惡化。

治療顱內動脈瘤 後續追蹤很重要

目前治療已破裂之顱內動脈瘤的方式包括「顯微手術鉗夾」和「微創血管內栓塞」兩種。顯微手術鉗夾是以動脈瘤夾子將血管和動脈瘤連結之處夾住,讓血液無法再流進動脈瘤,危機就會解除,復發率較低;微創血管內栓塞則是用線圈將動脈瘤填塞,達到封閉動脈瘤的效果。但如果線圈填塞較鬆,血流一直往動脈瘤沖刷,線圈就可能被推往動脈瘤內,引起動脈瘤復發。因此後續追蹤非常重要。

此外,也有部份患者在接受動脈瘤治療後產生癲癇、水腦、血管痙攣等併發症,以癲癇來說,約16%-20%的患者術後會產生癲癇症狀,只要使用抗癲癇藥物,便能大幅改善症狀。

游健生醫師也提醒,隨著健康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顱內動脈瘤在未破裂前被發現,動脈瘤患者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除此,平常也要做好血壓控制、避免抽菸,減低破裂機會。以免動脈瘤破裂,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本文授權轉載自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作者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正確的健康觀念!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